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N'-bis-(2-ethylhexyl)-1,6,7,12-tetrakis-(pyridin-3-yloxy)-3,4:9,10-perylenediimide | 1309041-04-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N'-bis-(2-ethylhexyl)-1,6,7,12-tetrakis-(pyridin-3-yloxy)-3,4:9,10-perylenediimide
英文别名
——
N,N'-bis-(2-ethylhexyl)-1,6,7,12-tetrakis-(pyridin-3-yloxy)-3,4:9,10-perylenediimide化学式
CAS
1309041-04-0
化学式
C60H54N6O8
mdl
——
分子量
987.124
InChiKey
XRHZNNWWXNBBD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11
  • 重原子数:
    74.0
  • 可旋转键数:
    20.0
  • 环数:
    1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7
  • 拓扑面积:
    163.24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12.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3-羟基吡啶N,N-di(2'-ethylhexyl)-1,6,7,12-tetrachloro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diimide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N-甲基吡咯烷酮 为溶剂, 反应 18.0h, 以33%的产率得到N,N'-bis-(2-ethylhexyl)-1,6,7,12-tetrakis-(pyridin-3-yloxy)-3,4:9,10-perylenedii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超分子四(钌(II)酞菁)Per二酰亚胺五元共聚物的合成,表征以及光诱导能和电子转移
    摘要:
    探索了金属配位作为设计新型电子给体/受体杂化体[PDIpy 4 {Ru(CO)Pc} 4 ](1)的通用方法,其中四个吡啶位于ylene二酰亚胺的海湾区域(PDIpy 4)与四个钌酞菁单元[Ru(CO)Pc]协调。预期该结构基序会促进电子供体与电子受体之间的强电子耦合,这一假设已在针对基态和激发态反应性的全面物理化学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就基态而言,吸收和电化学分析确实显示了电子密度的显着重新分布,即从给电子的[Ru(CO)Pc]到接受电子的PDIpy 4。在这方面要注意的最重要的一点是,[Ru(CO)Pc]氧化和PDIpy 4还原在1比单个构建基块中的要高。同样,在激发态下,强电子通信是光激发1中快速电荷转移过程的开始。不管激发[Ru(CO)Pc]还是PDIpy 4,[RuPc]自由基阳离子的光谱特征(425至600 nm的宽吸收特征,最大575 nm,以及以725 nm为中心的谱带)和出现了PDI自由基阴离子(最大780
    DOI:
    10.1002/chem.20100296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