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N-(5-hexynoyl)-phenylalanine | 1262976-44-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N-(5-hexynoyl)-phenylalanine
英文别名
(2S)-2-(hex-5-ynoylamino)-3-phenylpropanoic acid
(S)-N-(5-hexynoyl)-phenylalanine化学式
CAS
1262976-44-2
化学式
C15H17NO3
mdl
——
分子量
259.305
InChiKey
VTCTZMHAYDGBED-ZDUSSCGK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6
  • 重原子数:
    19.0
  • 可旋转键数:
    7.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66.4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S)-N-(5-hexynoyl)-phenylalanine吡啶-N-氧化物4-二甲氨基吡啶 、 bis(1,5-cyclooctadiene)rhodium(I) tetrafluoroborate 、 盐酸-N-乙基-Nˊ-(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ytterbium(III) triflate三(4-氟苯基)磷化氢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乙腈 为溶剂, 反应 22.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Rh(I)/ Yb(III)催化炔醇的大内酯化
    摘要:
    通过协同过渡金属和路易斯酸催化的炔醇的氧化环化反应,开发了一种催化大内酯化反应。由于该方法涉及的炔醇底物不同于常规大内酯化方法中使用的癸二酸,因此当前方法为大内酯提供了战略上独特的入口。除了操作简单之外,这种大环内酯化方案以相对高的浓度进行,从而排除了需要高稀释或缓慢添加过程的需要。
    DOI:
    10.1021/acs.orglett.8b02858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Rh(I)/ Yb(III)催化炔醇的大内酯化
    摘要:
    通过协同过渡金属和路易斯酸催化的炔醇的氧化环化反应,开发了一种催化大内酯化反应。由于该方法涉及的炔醇底物不同于常规大内酯化方法中使用的癸二酸,因此当前方法为大内酯提供了战略上独特的入口。除了操作简单之外,这种大环内酯化方案以相对高的浓度进行,从而排除了需要高稀释或缓慢添加过程的需要。
    DOI:
    10.1021/acs.orglett.8b0285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lick-Chemistry-Derived Tetracycline-Amino Acid Conjugates Exhibiting Exceptional Potency and Exclusive Recognition of the Reverse Tet Repressor
    作者:Igor Usai、Marcus Krueger、Jürgen Einsiedel、Wolfgang Hillen、Peter Gmeiner
    DOI:10.1002/cbic.200900710
    日期:2010.3.22
    TetRis: Applying click chemistry, a series of doxycycline–amino acid conjugates was synthesized. The C‐terminally linked phenylalanine derivative emerged as a highly selective effector for the reverse phenotype revTetR(B), and did not activate TetR. Interestingly, the test compound proved to be almost devoid of any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hich will be highly beneficial for future applications to control
    TetRis:应用点击化学,合成了一系列强力霉素-氨基酸共轭物。C端连接的苯丙酸衍生物作为反向表型revTetR(B)的高度选择性效应子出现,并且没有激活TetR。有趣的是,被测化合物几乎没有任何抗菌活性。这对于控制细菌系统中基因表达的未来应用将是非常有益的。
  • Targeted Delivery of Proteasome Inhibitors to Somatostatin-Receptor-Expressing Cancer Cells by Octreotide Conjugation
    作者:Philipp Beck、Haissi Cui、Julian D. Hegemann、Mohammed A. Marahiel、Achim Krüger、Michael Groll
    DOI:10.1002/cmdc.201500449
    日期:2015.12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roteasome inhibitors (PIs) is so far limited to peripheral blood cancers due to the pronounced cytotoxicity towards all cell types. Targeted delivery of PIs could permit the treatment of other cancers along with decreasing side effects. Herein we describe the first small‐molecule proteasome inhibitor conjugate for targeted delivery, created by fusing PIs to a synthetic ligand
    迄今为止,由于对所有细胞类型均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因此蛋白酶抑制剂PIs)的临床应用仅限于外周血癌。PI的靶向递送可以允许治疗其他癌症以及减少副作用。本文中,我们描述了第一种用于靶向递送的小分子蛋白酶抑制剂共轭物,该共轭物是通过将PI融合到生长抑素受体的合成配体上而产生的,该生长激素受体在多种肿瘤中都高度表达。X射线晶体学研究和体外IC 50测量结果表明,添加环肽奥曲肽作为靶向载体不会影响PI的结合模式。结合物对生长抑素受体表达细胞的细胞毒性比非靶向替代物高11倍。因此,我们已经建立了PI作为药物偶联物的新有效负载,并表明将其靶向递送对于FDA批准的这类化合物的广泛应用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