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0-(4-methoxyphenyl)phenothiabismine 5,5-dioxide | 1017246-79-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0-(4-methoxyphenyl)phenothiabismine 5,5-dioxide
英文别名
10-(4-methoxyphenyl)-10H-dibenzo[b,e][1,4]thiabismine 5,5-dioxide;10-(4-methoxyphenyl)benzo[b][1,4]benzothiabismine 5,5-dioxide
10-(4-methoxyphenyl)phenothiabismine 5,5-dioxide化学式
CAS
1017246-79-5
化学式
C19H15BiO3S
mdl
——
分子量
532.373
InChiKey
UBRDZUDIZRXDQ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36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5
  • 拓扑面积:
    51.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苯酚和萘酚的选择性 CH 芳基化的模块化双环。
    摘要:
    鉴于 2-羟基联芳基化合物在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和材料化学中的重要作用,合成这种常见基序的简明方法非常有价值。在寻求扩展合成化学家在这方面的词典时,我们开发了一种使用现成的硼酸对苯酚和萘酚进行邻位芳基化的权宜之计和通用策略。我们的方法依赖于通过伸缩的 B 到 Bi 转金属和氧化从工作台稳定的 Bi(III) 前体原位生成独特的反应性 Bi(V) 芳基化剂。通过利用与传统金属催化歧管正交的反应性,多种芳基和杂芳基伙伴可以在温和条件下与苯酚和萘酚快速偶联。芳基化后,Bi(III)前体的高产率回收允许其在后续反应中有效地重复使用。对该方法的每个关键步骤的机械询问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了信息,并提供了对有机铋化合物未充分利用的反应性的基本见解。
    DOI:
    10.1038/s41557-020-0425-4
  • 作为产物:
    描述:
    10-(4-fluorophenyl)-10H-dibenzo[b,e][1,4]thiabismine 5,5-dioxide 在 碳酸氢钠 作用下, 以 甲苯乙腈 为溶剂, 反应 3.0h, 生成 10-(4-methoxyphenyl)phenothiabismine 5,5-diox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 BiV 介导的吡啶酮 O-芳基化 Umpolung 合成吡啶醚
    摘要:
    我们证明可以通过 Bi V介导的 2- 或 4- 吡啶酮与芳基硼酸的 C−O 偶联获得空间和电子多样性的吡啶基醚。双环试剂的使用不仅赋予我们的方法模块化,而且还导致高度区域选择性的 O-芳基化,这对于 Bi V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DOI:
    10.1002/anie.20221287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New Preparative Method of Aryl Sulfonate Esters by Using Cyclic Organobismuth Reagents
    作者:Teruaki Mukaiyama、Naoto Sakurai
    DOI:10.3987/com-07-s(w)63
    日期:——
    A new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ryl sulfonate esters by using a cyclic pentavalent bismuth is described. Aryl sulfonate esters are formed in good to high yields by treating 10-arylphenothiabismine 5,5-dioxides, m-chloroperoxybenzoic acid (m-CPBA) and various sulfonic acids in dichloromethane.
    介绍了一种利用环状五价制备芳基磺酸酯的新方法。通过在二氯甲烷中处理 10-芳基苯双胺 5,5-二氧化物、间氯过氧苯甲酸 (m-CPBA) 和各种磺酸,可以以良好至高产率形成芳基磺酸酯。
  • meta-Selective C–H arylation of phenols via regiodiversion of electrophilic aromatic substitution
    作者:Aaron Senior、Katie Ruffell、Liam T. Ball
    DOI:10.1038/s41557-022-01101-0
    日期:2023.3
    Electrophilic aromatic substitution is among the most widely used mechanistic manifolds in organic chemistry. Access to certain substitution patterns is, however, precluded by intrinsic and immutable substituent effects that ultimately restrict the diversity of the benzenoid chemical space. 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established regioselectivity of electrophilic aromatic substitution can be overcome
    亲电芳香取代是有机化学中使用最广泛的机械流形之一。然而,某些取代模式的获得被最终限制苯系物化学空间多样性的内在和不变的取代效应所排除。在这里,我们证明了通过将关键的σ -络合物中间体转移到其他难以接近的取代产物上,可以简单地克服已建立的亲电芳族取代的区域选择性。这种“区域转移”策略是通过开发一种通用且简洁的元方法来实现的- 空间拥挤的酚类的选择性 C-H 芳基化。我们的过程由 Bi(V) 介导的亲电芳基化和随后的芳基迁移/重芳构化组成,与传统的 C-H 活化和交叉偶联方法正交,并且不需要底物的预功能化。合成中的机械信息应用展示了它作为一种通用且可行的途径的实用性,可用于获得高度功能化、连续取代的芳香族结构单元,这些结构单元无法通过现有方法进行合成。
  • Development and Scale-Up of a New Sulfone-Based Bismacycle as a Universal Precursor for Bi(V)-Mediated Electrophilic Arylation
    作者:Andrew Fox、Liam T. Ball
    DOI:10.1021/acs.oprd.3c00509
    日期:2024.2.16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by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user-friendly protocols based on modular bismacycle reagents. Here, we report the scalable synthesis of a new bench-stable bismacycle bromide and demonstrate that it can be used as a “universal precursor” in electrophilic arylation. Relative to established syntheses of related bismacycles, the new protocol benefits from improved step- and vessel-economy
    最近开发的基于模块化双环试剂的用户友好方案极大地提高了(V)介导的亲电芳基化的范围和实用性。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一种新的实验室稳定双环化物的可扩展合成,并证明它可以用作亲电芳基化中的“通用前体”。相对于相关双环化合物的现有合成方法,新方案受益于改进的步骤和容器经济性、减少的生产时间以及完全消除低温和不需要的溶剂(Et 2 O和CH 2 Cl 2 )。该合成得到了通过实验设计开发的稳健、无色谱纯化程序的补充。我们证明这个过程在 100 mmol 规模上具有高度的重现性,两个独立的实验给出了 61% 和 62% 的分离材料产率。我们预计,这种合成新环前体的有效方法将加速(a)合成界更广泛地采用现有的介导的芳基化方法,以及(b)开发新的介导的转化的持续努力。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R)-3-(叔丁基)-4-(2,6-二异丙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2S,3R)-3-(叔丁基)-2-(二叔丁基膦基)-4-甲氧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R,2''R,3R,3''R)-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氟-3-异丙氧基苯基)三氟硼酸钾 (+)-6,6'-{[(1R,3R)-1,3-二甲基-1,3基]双(氧)}双[4,8-双(叔丁基)-2,10-二甲氧基-丙二醇 麦角甾烷-6-酮,2,3,22,23-四羟基-,(2a,3a,5a,22S,23S)- 鲁前列醇 顺式6-(对甲氧基苯基)-5-己烯酸 顺式-铂戊脒碘化物 顺式-四氢-2-苯氧基-N,N,N-三甲基-2H-吡喃-3-铵碘化物 顺式-4-甲氧基苯基1-丙烯基醚 顺式-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 顺式-1,3-二甲基-4-苯基-2-氮杂环丁酮 非那西丁杂质7 非那西丁杂质3 非那西丁杂质22 非那西丁杂质18 非那卡因 非布司他杂质37 非布司他杂质30 非布丙醇 雷诺嗪 阿达洛尔 阿达洛尔 阿莫噁酮 阿莫兰特 阿维西利 阿索卡诺 阿米维林 阿立酮 阿曲汀中间体3 阿普洛尔 阿普斯特杂质67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托西汀EP杂质A 阿托莫西汀杂质24 阿托莫西汀杂质10 阿托莫西汀EP杂质C 阿尼扎芬 阿利克仑中间体3 间苯胺氢氟乙酰氯 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 间苯二酚二异丙醇醚 间苯二酚二(2-羟乙基)醚 间苄氧基苯乙醇 间甲苯氧基乙酸肼 间甲苯氧基乙腈 间甲苯异氰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