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benzylidenehydrazyl)-4-chlorophthalaz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benzylidenehydrazyl)-4-chlorophthalazine
英文别名
N-[(E)-benzylideneamino]-4-chlorophthalazin-1-amine
1-(2-benzylidenehydrazyl)-4-chlorophthalaz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5H11ClN4
mdl
——
分子量
282.732
InChiKey
XWEDVIXMINEDLB-LICLKQGH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50.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TARZIA, GIORGIO;OCCELLI, EMILIO;TOJA, EMILIO;BARONE, DOMENICO;CORSICO, NE+, J. MED. CHEM., 31,(1988) N 6, 1115-1123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1,4-二氯酞嗪盐酸一水合肼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0.25h, 生成 1-(2-benzylidenehydrazyl)-4-chlorophthalazi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系列4-氯-1-酞嗪酰肼类抗巴西利什曼原虫的有效剂的设计,合成,构效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摘要:
    为了确定治疗皮肤利什曼病的潜在候选药物,合成了一系列1-酞嗪基并针对巴西利什曼原虫的寄生虫进行了测试,该寄生虫是世界上导致该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构效关系可以确定两种含氮杂环部分3l和3m的酞嗪为有前途的新型先导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显示出对前鞭毛体的形式的显著antileishmanial活性L. braziliensis,用EC 50倍在亚微摩尔和纳摩尔范围内的值。酞嗪3l还显示针对临床相关的胞内无鞭毛体形式的选择性和优良的活性,具有EC 50在亚微摩尔范围的值(0.59  μ M),在不影响宿主细胞的生存能力。氧化应激被确定为最具活性的酞嗪的可能作用方式。考虑到它们具有显着的抗菌活性和易于合成的特性,因此,对于硝基苯的合理设计,含有硝基杂环的酞嗪代表了一种有希望的抗巴西利什曼原虫的试剂。
    DOI:
    10.1016/j.ejmech.2017.01.02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ARZIA, GIORGIO;OCCELLI, EMILIO;TOJA, EMILIO;BARONE, DOMENICO;CORSICO, NE+, J. MED. CHEM., 31,(1988) N 6, 1115-1123
    作者:TARZIA, GIORGIO、OCCELLI, EMILIO、TOJA, EMILIO、BARONE, DOMENICO、CORSICO, NE+
    DOI:——
    日期:——
  • Design, synthesis,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studies of a series of 4-chloro-1-phthalazinyl hydrazones as a potent agent against Leishmania braziliensis
    作者:Angel H. Romero、Rafael Medina、Anamaría Alcala、Yael García-Marchan、Jorge Núñez-Duran、Jacques Leañez、Ali Mijoba、Carlos Ciangherotti、Xenón Serrano-Martín、Simón E. López
    DOI:10.1016/j.ejmech.2017.01.022
    日期:2017.2
    With the aim to identify a potential drug candidate to treat cutaneous leishmaniasis, a series of 1-phthalazinyl hydrazones were synthesized and tested against Leishmania braziliensis parasite, one of the main responsible of this disease in the world. A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permitted to identify two phthalazines containing nitroheterocyclic moiety 3l and 3m as promising new lead compounds
    为了确定治疗皮肤利什曼病的潜在候选药物,合成了一系列1-酞嗪基并针对巴西利什曼原虫的寄生虫进行了测试,该寄生虫是世界上导致该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构效关系可以确定两种含氮杂环部分3l和3m的酞嗪为有前途的新型先导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显示出对前鞭毛体的形式的显著antileishmanial活性L. braziliensis,用EC 50倍在亚微摩尔和纳摩尔范围内的值。酞嗪3l还显示针对临床相关的胞内无鞭毛体形式的选择性和优良的活性,具有EC 50在亚微摩尔范围的值(0.59  μ M),在不影响宿主细胞的生存能力。氧化应激被确定为最具活性的酞嗪的可能作用方式。考虑到它们具有显着的抗菌活性和易于合成的特性,因此,对于硝基苯的合理设计,含有硝基杂环的酞嗪代表了一种有希望的抗巴西利什曼原虫的试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