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azido-3-methylphenyl)-1,3-oxathiolane | 1126151-01-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azido-3-methylphenyl)-1,3-oxathiolane
英文别名
——
2-(2-azido-3-methylphenyl)-1,3-oxathiolane化学式
CAS
1126151-01-6
化学式
C10H11N3OS
mdl
——
分子量
221.283
InChiKey
VITLQHBLUPOGH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7
  • 重原子数:
    15.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57.99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3.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2-azido-3-methylphenyl)-1,3-oxathiolane三苯基膦乙醚 为溶剂, 反应 16.0h, 以88%的产率得到2-(3-methyl-2-triphenylphosphoranylideneaminophenyl)-1,3-oxathiolane
    参考文献:
    名称:
    乙烯挤出1,3-氧杂硫杂环戊烷取代的酮基亚胺和碳二亚胺的串联1,5-氢化物转移/ 1,5-S,N-环化反应。实验和计算研究†
    摘要:
    在溶液中进行热活化后,将N- [2-(1,3-氧杂噻喃-2-基)]苯基酮亚胺和碳二亚胺转化为分别带有N-苯乙烯基或亚氨酰基片段的2,1-苯并噻唑-3。。这些过程应伴随1,3-氧杂硫杂环戊烷环断裂而伴随乙烯的形成而发生。乙烯酮亚胺的转化发生较软的热条件下,甲苯110℃,比的碳二亚胺,ö二甲苯160℃。DFT的计算研究揭示了这些转变的机理过程,这种罕见的串联过程由乙缩醛氢原子向杂茂烯官能团的中心碳原子的最初1,5-氢化物移位导致相应的o-氮杂二烯。然后,该过渡中间体一步一步转化为乙烯和实验分离出的苯并异噻唑酮。该机制的后一个阶段非常特殊,结合了通过S-N键形成的1,5-环化,苯核上的芳族化合物回收以及氧杂硫杂环戊烷骨架的断裂(产生新的羰基)。它可能与乙烯基逆向烯反应有关,并显示出伪周环特征。计算还表明,瞬态o的替代6π电环化在动力学和热力学方面,α-二氮杂烯不能与实验观察到的反应通道竞争。在计
    DOI:
    10.1021/jo100502p
  • 作为产物:
    描述:
    2-azido-3-methylbenzaldehyde2-巯基乙醇对甲苯磺酸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86%的产率得到2-(2-azido-3-methylphenyl)-1,3-oxathiolane
    参考文献:
    名称:
    乙烯挤出1,3-氧杂硫杂环戊烷取代的酮基亚胺和碳二亚胺的串联1,5-氢化物转移/ 1,5-S,N-环化反应。实验和计算研究†
    摘要:
    在溶液中进行热活化后,将N- [2-(1,3-氧杂噻喃-2-基)]苯基酮亚胺和碳二亚胺转化为分别带有N-苯乙烯基或亚氨酰基片段的2,1-苯并噻唑-3。。这些过程应伴随1,3-氧杂硫杂环戊烷环断裂而伴随乙烯的形成而发生。乙烯酮亚胺的转化发生较软的热条件下,甲苯110℃,比的碳二亚胺,ö二甲苯160℃。DFT的计算研究揭示了这些转变的机理过程,这种罕见的串联过程由乙缩醛氢原子向杂茂烯官能团的中心碳原子的最初1,5-氢化物移位导致相应的o-氮杂二烯。然后,该过渡中间体一步一步转化为乙烯和实验分离出的苯并异噻唑酮。该机制的后一个阶段非常特殊,结合了通过S-N键形成的1,5-环化,苯核上的芳族化合物回收以及氧杂硫杂环戊烷骨架的断裂(产生新的羰基)。它可能与乙烯基逆向烯反应有关,并显示出伪周环特征。计算还表明,瞬态o的替代6π电环化在动力学和热力学方面,α-二氮杂烯不能与实验观察到的反应通道竞争。在计
    DOI:
    10.1021/jo100502p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Unexpected Formation of 2,1-Benzisothiazol-3-ones from Oxathiolano Ketenimines: A Rare Tandem Process
    作者:Mateo Alajarin、Baltasar Bonillo、Pilar Sanchez-Andrada、Angel Vidal、Delia Bautista
    DOI:10.1021/ol9001416
    日期:2009.3.19
    A rare one-pot reaction, a tandem [1,5]-H shift/1,5 electrocyclization/[3 + 2] cycloreversion process, leading from N-[2-(1,3-oxathiolan-2-yl)]phenyl ketenimines to 1-(beta-styryl)-2,1-benzisothiazol-3-ones and ethylene, is disclosed and mechanistically unraveled by means of a computational DFT study. The two latter stages of the tandem process are calculated to occur in a single mechanistic step via a transition structure of pseudopericyclic characteristics.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