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nthesis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L-Shaped Dinaphthofluoresceins with Two Peripheral Hydroxy Groups
作者:Kazunori Tsubaki、Hikari Yamashita、Chihiro Minari、Eriko Azuma、Kouji Kuramochi、Ayumi Imayoshi
DOI:10.3987/com-19-s(f)44
日期:——
shows the synthetic routes for the L-shaped dinaphthofluoresceins 8‒10 possessing two hydroxy groups at various positions. The framework of the dinaphthofluorescein can be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Friedel-Crafts reac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2-aroylbenzoic acid and appropriate dihydroxynaphthalene under acidic conditions. That is, the target compound 8 was synthesized from aroylbenzoic acid 113 and 1
构建了具有相同 L 形二萘并荧光素骨架的四种化合物 6 和 8-10。这四种化合物之间唯一的结构差异是两个外围羟基的位置。它们的双阴离子形式是一个共振系统,因此预计 6 和 8-10 将表现出相似的光学特性,例如最大吸收波长、摩尔吸收率、最大发射波长和荧光量子产率。然而,6 和 8-10 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光学特性。例如,pH 11 水溶液中 6、8、9 和 10 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 650 nm、733 nm、558 nm 和 746 nm。因此,同一骨架上两个外围羟基的位置显着影响了光学性质。引言 荧光染料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尤其适用于检测细胞和/或组织中的局部目标分子。1 荧光染料如荧光素 (1) 在可见光区域具有吸收和发射波长。在生物成像中使用它们与来自活体的自发荧光重叠是有问题的。因此,需要可以激发并在更长波长下发射的荧光染料,以避免与自发荧光发生任何重叠。 2 为了寻找有用的荧光染料,我们之前合成了二萘并荧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