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nitro-1,2-diphenyl-1H-benzimidazole | 853791-71-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nitro-1,2-diphenyl-1H-benzimidazole
英文别名
5-Nitro-1,2-diphenyl-1H-benzimidazol;5-Nitro-1,2-diphenylbenzimidazole
5-nitro-1,2-diphenyl-1H-benzimidazole化学式
CAS
853791-71-6
化学式
C19H13N3O2
mdl
——
分子量
315.331
InChiKey
IITRBPGEFSPUC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80-181 °C(Solv: acetic acid (64-19-7))
  • 沸点:
    541.0±42.0 °C(Predicted)
  • 密度:
    1.28±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6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63.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5-nitro-1,2-diphenyl-1H-benzimidazolesodium hydroxide 、 sodium dithionite 、 乙醇硫酸 、 sodium nitrite 作用下, 75.0 ℃ 、5.88 MPa 条件下, 生成 4-amino-1,2-diphenyl-1H-benzimidazol-5-ol
    参考文献:
    名称:
    Sues, Justus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953, vol. 579, p. 133,151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Triphenylamine—Containing Electrochromic Polyimides with Benzimidazole Substituents
    摘要:
    由 1,2-二苯基-N.N′-二-4-氨基苯基-5-氨基苯并咪唑和 4-氨基-4′-氨基苯基-4″-1-苯基-苯并咪唑合成了两种新型电致变色芳香族聚酰亚胺(分别命名为 TPA-BIA-PI 和 TPA-BIB-PI)、N′-di-4-aminophenyl-5-amino-benzimidazole 和 4-Amino-4′-aminophenyl-4″-1-phenyl-benzimidazolyl-phenyl-aniline 与 4,4′-(hexafluoroisopropane)phthalic anhydride (6FDA) 通过两步聚合工艺分别合成了带有下垂苯并咪唑基团的 TPA-BIA-PI 和 TPA-BIB-PI。然后,通过静电喷涂在 ITO 导电玻璃上制备了聚酰亚胺薄膜,并研究了它们的电致变色性能。结果表明,由于π-π*跃迁,TPA-BIA-PI 和 TPA-BIB-PI 薄膜的最大紫外可见吸收带分别位于约 314 nm 和 346 nm 处。在循环伏安法(CV)测试中,TPA-BIA-PI 和 TPA-BIB-PI 薄膜出现了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并伴随着明显的颜色变化,由原来的黄色变为深蓝色和绿色。随着电压的升高,TPA-BIA-PI 和 TPA-BIB-PI 薄膜分别在 755 nm 和 762 nm 处出现了新的吸收峰。TPA-BIA-PI 和 TPA-BIB-PI 薄膜的切换/漂白时间分别为 13 秒/16 秒和 13.9 秒/9.5 秒,表明这些聚酰亚胺可用作新型电致变色材料。
    DOI:
    10.3390/molecules2805202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ron(III) Chloride-Catalyzed Decarboxylative-Deaminative Functionalization of Phenylglycine: A Tandem Synthesis of Quinazolinones and Benzimidazoles
    作者:Manoranjan Kumar、Richa、Sushila Sharma、Vinod Bhatt、Neeraj Kumar
    DOI:10.1002/adsc.201500335
    日期:2015.9.14
    present reaction conditions. In this tandem approach, involvement of transfer hydrogenation of the nitro functionality with in situ generated ammonia, imination, nitrile hydration to amide and oxidative cyclization sequenc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he process avoids the use of an external hydrogen source, costly catalysts as well as the isolation of amine and amide intermediates.
    通过邻位取代的硝基芳烃,首次实现了(III)催化的苯甘酸的脱羧脱基官能化反应,从而合成了4(3 H)-喹唑啉酮和苯并咪唑。在甲苯中以碳酸为碱存在下,于120°C下,2-硝基苯甲腈/ 2-硝基N,N-二苯胺与苯基甘酸反应生成的产物收率为45-87%。在本反应条件下,各种官能团如硝基,和三甲基被很好地耐受。在这种串联方法中,涉及硝基官能团的转移氢化与原位反应已经确定了生成的亚胺化,腈合成酰胺和氧化环化顺序。该方法避免了使用外部氢源,昂贵的催化剂以及胺和酰胺中间体的分离。
  • 苯并咪唑类的二胺单体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人:常州环峰电工材料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11393373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并咪唑类的二胺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先将结构式如式(III)的苯并咪唑中间体还原,再将其还原产物与结构式如式(IV)的化合物混合后依次进行取代反应和还原反应得到苯并咪唑类的二胺单体;结构式如式(III)的苯并咪唑中间体是通过先将结构式如式(I)的化合物进行部分还原反应,再将其部分还原产物与结构式如式(II)的化合物混合后依次进行取代反应和关环反应制得的;式(I)、式(II)、式(III)和式(IV)的结构式分别为: 最终制得的苯并咪唑类的二胺单体的结构通式如下: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制得的苯并咪唑类的二胺单体用于制备聚酰亚胺,可提高聚酰亚胺的耐热性和溶解性。
  • Muttelet, Bulletin de la Societe Chimique de France, 1897, vol. <3> 17, p. 869
    作者:Muttelet
    DOI:——
    日期:——
  • Brand; Wild, Chemische Berichte, 1923, vol. 56, p. 110
    作者:Brand、Wild
    DOI:——
    日期:——
  • v.Walther; Kessler, Journal fur praktische Chemie (Leipzig 1954), 1906, vol. <2>74, p. 247
    作者:v.Walther、Kessler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