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thyl 3-(1,4-dioxan-2-yl)propanoate | 99777-56-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thyl 3-(1,4-dioxan-2-yl)propanoate
英文别名
——
ethyl 3-(1,4-dioxan-2-yl)propanoate化学式
CAS
99777-56-7
化学式
C9H16O4
mdl
——
分子量
188.224
InChiKey
SAGALMMPMAJONA-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116-118 °C(Press: 8 Torr)
  • 密度:
    1.050±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75
  • 重原子数:
    13.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9
  • 拓扑面积:
    44.76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4.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1,4-二氧六环丙烯酸乙酯二苯甲酮 、 copper diacetat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18.0h, 以64%的产率得到ethyl 3-(1,4-dioxan-2-yl)propan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C(sp3 )-H 键的双二苯甲酮/铜光催化 Giese 型烷基化。
    摘要:
    C(sp3 )-H 键的光催化 Giese 型烷基化在 CC 键形成的原子经济背景下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反应。这种反应的主要限制是,当使用高度可聚合的烯烃受体,如未取代的丙烯酸酯、丙烯腈或甲基乙烯基酮时,自由基聚合通常成为主要或排他的反应途径。在此,我们报告说,当将二苯甲酮 (BP) 的光催化活性与催化量的 Cu(OAc)2 结合时,此类烯烃的聚合受到强烈限制或抑制。在温和且操作简单的条件下,可以合成由胺、醇、醚和环烷烃的 C(sp3 )-H 官能化产生的 Giese 加合物。
    DOI:
    10.1002/chem.20190411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pper Catalyzed C(sp<sup>3</sup>)–H Bond Alkylation via Photoinduced Ligand-to-Metal Charge Transfer
    作者:Sean M. Treacy、Tomislav Rovis
    DOI:10.1021/jacs.1c00687
    日期:2021.2.24
    (0.5 V vs SCE) and that a proposed protodemetalation mechanism offers a broad scope of electron-deficient olefins, offering high diastereoselectivity in the case of endocyclic alkenes. The coupling of chlorine radical generation with Cu reduction through LMCT enables the generation of a highly active HAT reagent in an operationally simple and atom economical protocol.
    我们利用催化 CuCl 2报告了通过未活化的 C(sp 3 )-H 键与缺电子烯烃的偶联对许多原料化学品的功能化。活性酸盐催化剂经历配体属电荷转移 (LMCT) 以产生自由基,该自由基充当强大的氢原子转移试剂,能够提取强富电子 C(sp 3)–H 键。值得注意的是,酸盐催化剂是一种非常温和的氧化剂(0.5 V vs SCE),并且提出的原型脱属机制提供了广泛的缺电子烯烃,在环烯烃的情况下提供了高非对映选择性。通过 LMCT自由基生成与 Cu 还原相结合,能够以操作简单且原子经济的方案生成高活性 HAT 试剂。
  • Krasavtsev I. I.; Basalkevich E. D.; Lozinskii M. O.,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USSR (English Translation), 1985, vol. 21, p. 1632 - 1634
    作者:Krasavtsev I. I.、Basalkevich E. D.、Lozinskii M. O.
    DOI:——
    日期:——
  • KRASAVTSEV, I. I.;BASALKEVICH, E. D.;LOZINSKIJ, M. O., ZH. ORGAN. XIMII, 1985, 21, N 8, 1787-1790
    作者:KRASAVTSEV, I. I.、BASALKEVICH, E. D.、LOZINSKIJ, M. O.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