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riptolide | 38748-32-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riptolide
英文别名
triptolide
(+/-)-triptolide化学式
CAS
38748-32-2;73414-46-7;73543-06-3;144539-79-7
化学式
C20H24O6
mdl
——
分子量
360.407
InChiKey
DFBIRQPKNDILPW-GLUDPJPH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26-227°C
  • 比旋光度:
    D25 -154°
  • 沸点:
    412.43°C (rough estimate)
  • 密度:
    1.1656 (rough estimate)
  • 溶解度:
    可溶于DMSO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1
  • 重原子数:
    26.0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7.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5
  • 拓扑面积:
    84.12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6.0

安全信息

  • 危险等级:
    6.1
  • 危险品运输编号:
    2811
  • WGK Germany:
    3
  • RTECS号:
    YK7751000
  • 海关编码:
    29321900
  • 包装等级:
    I
  • 危险类别:
    6.1
  • 安全说明:
    S22,S24/25

SDS

SDS:4e692ca637e8e32fd4a30b63690a0bd5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是从雷公藤中分离出的活性最高的环氧化二萜内酯化合物,是雷公藤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其相关效价比雷公藤总苷高100-200倍。经药理和临床试验表明, 其具有确切的免疫抑制、抗炎、抗生育及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雷公藤甲素具有治疗类风湿,抗肿瘤,抗炎,免疫抑制,抗病毒等作用。雷公藤甲素是一种二萜类三环氧化物,具有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特性。

雷公藤又称黄藤根、水莽草、菜虫药、山砒霜、断肠草、红紫根、南蛇根、旱禾花、红药。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及东北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vdii Hook. f. 的根、叶、花及果实。雷公藤属全世界4种,中国产4种,3种入药。攀援藤木,高2~3米。小枝红褐色有棱角,具长圆形的小瘤状突起和铁褐色绒毛。花期5~6月。果熟期8~9月。生于背阴多湿稍肥的山坡,山谷,溪边灌木林和次生杂木林中。分布于长江以南,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以至西南各省。夏,秋采收。苦,大毒。杀虫,消炎,解毒。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①治风湿关节炎:雷公藤根,叶,捣烂外敷,半小时后即去,否则起泡(江西《草药手册》)。②治皮肤发痒:雷公藤叶,捣烂,搽敷(《湖南药物志》)。③治腰带疮:雷公藤花,乌药,研末调擦患处(《湖南药物志》)。
雷公藤

雷公藤甲素又称雷公藤内酯、雷公藤内酯醇,是从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叶、花及果实中提取的一种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与雷公藤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春碱、雷公藤增碱和雷公藤明碱等生物碱构成了雷公藤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二甲基亚砜、无水乙醇、乙酸乙酯、氯仿等。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10μg/kg sc,连续10d,可减轻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廓肿胀;0.05~1μg/ml体外试验,对羊红细胞膜有稳定作用;75,150mg/kgsc,连续7d,明显提高大鼠血清总补体含量,抑制大鼠初次免疫反应的溶血素抗体形成,对再次免疫反应的溶血素抗体形成无明显抑制;150μg/kg ig,连续7d。对小鼠腹腔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300μg/kg sc,连续15d,对巴豆油诱发小鼠耳廓肿胀有抑制作用;75,150μg/kgsc,连续14d,对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跖肿胀有抑制作用;0.22~4.44μg/ml浓度于远志醇提物溶血试验结果,表明对大鼠红细胞膜有保护作用。0.25,1mg/kg ip,明显抑制小鼠抗体产生和分泌(QHS法),50,500ng/ml浓度,明显抑制T、B细胞的增殖反应,体外试验,5,50,500ng/ml及体内给药0.5,0.75,1mg/kg ip,均明显抑制小鼠脾细胞IL-2的产生。0.1~1μg/ml体外试验,能抑制Con 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增。0.5~10μg/L浓度可抑制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5,10μg/L浓度所诱导出的混合淋巴细胞经60Co照射后,可抑制第2次MLC,表明雷公藤内酯可以诱导抑制性T细胞(Ts);0.12~0.5mg/kg ip,可显著抑制DNFB致小鼠DTH,0.25,0.5mg/kg,使小鼠脾细胞IL-2分泌活性受抑制,对大剂量环磷酰胺致DTH反应增高,亦具抑制作用;0.25mg/kg,可降低小鼠胸腺Th/Ts细胞比值,实验结果表明雷公藤内酯具免疫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Th细胞和IL-2分泌活性及诱导Ts细胞有关。

近年来大量体内和体外的研究证明,本品对多种癌症如白血病、乳腺癌、胰腺癌及肺癌等均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最近的研究发现,雷公藤甲素除了特异地影响某些蛋白和信号通路以外,还会抑制广泛的基因转录,但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明确。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俞强课题组对雷公藤甲素抑制广泛基因转录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它通过促进RNA聚合酶II中最大及最主要的功能亚基Rpb1磷酸化,以及随后的Rpb1的泛素化降解,从而抑制基因的转录。Rpb1上游激酶PTEF-b在Triptolide诱导的Rpb1的磷酸化的过程中发挥着正调控作用。研究还发现,雷公藤甲素可以诱导DNA损伤。这些研究提示,它通过造成细胞的DNA损伤,从而激活P-TEFb,使其磷酸化Rpb1,造成Rpb1的降解,从而抑制了广谱的基因转录。

(1) 色谱条件:硅胶G-CMCNa板; 氯仿-乙醚 (2:1) 为展开剂; 2% 3,5-二硝基苯甲酸乙醇溶液与2mol/L氢氧化钠乙醇液。临用前按1:3混合,作为显色剂,喷雾显色,自然光下检视。
(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雷公藤甲素对照品适量,加氯仿制成每毫升含1.528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3) 样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干燥药材适量,加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3h,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干,浸膏用乙酸乙酯溶解提取,至提取液薄层检查无雷公藤甲素存在,回收乙酸乙酯得提取物,精密称取90℃干燥至恒重的提取物粉末0.4g,用5ml二氯甲烷溶解,加8g中性氧化铝混匀,蒸去二氯甲烷,移入索氏提取器中,用石油醚 (60~90℃) 回流3h,弃去石油醚,取出滤纸筒,挥去溶剂,再置于提取器中用氯仿70ml回流5h,回收氯仿至干,放冷,精密加入氯仿3ml溶解,作为样品溶液。
(4) 测定:精密吸取样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2、7μl,点于同一块薄层板上。按上述色谱条件展开,取出,晾干,显色。覆盖同样大小的玻板,用胶布密封4周,10min后,照薄层扫描法扫描。λS = 535nm,λR = 650nm; 双波长反射法锯齿扫描; 狭缝:1.25mm × 1.25mm; 灵敏度×5。测得样品及对照品的吸收度积分值,外标两点法计算含量。
(5) 测定结果:按上述条件测得雷公藤根皮、根心及全根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分别为0.001%、0.0004%、0.0018%。

雷公藤药材300公斤(经检测,其雷公藤甲素含量为0.0043%),粉碎至20~30目,装入 提取罐,加入3吨乙酸乙酯,再加入360g抗坏血酸,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5小时,提取 液经过滤、减压浓缩得浸膏8.3公斤;用360升二氯甲烷溶解浸膏,打入萃取罐,另称取17.28 公斤NaOH,配制720升0.6moL/LNaOH溶液,分2次打入萃取罐,对二氯甲烷溶解液进行 碱洗2次,浓缩二氯甲烷相得碱洗后浸膏2公斤;取10公斤200~300目青岛海洋柱层析正相 硅胶,湿法裝直径35cm柱,碱洗后浸膏上样后先用二氯甲烷洗脱,待洗脱液颜色变淡后用 二氯甲烷:甲醇=50:1混合溶剂洗脱2个柱体积,然后用甲醇洗脱,浓缩甲醇洗脱液得甲 醇洗脱物427g;取20公斤200~300目青岛海洋柱层析正相硅胶,湿法裝直径50cm柱,甲醇 洗脱物上样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10:1、6:1、4:1、2:1、1:1(体积比)的混合 溶剂进行梯度洗脱,每个比例洗脱约8个柱体积,收集含雷公藤甲素的洗脱液,浓缩至约1/8 体积后4℃下静置析晶,得雷公藤甲素粗品13.8g;将粗品用异丙醚作结晶溶剂在室温下进行 重结晶,结晶完毕后过滤得雷公藤甲素纯品12.3g,HPLC检测其纯度为99.4%。

化学性质
溶于甲醇、乙酸乙酯、氯仿等。 来源于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全株或去皮木质部份。
用途
用于含量测定/鉴定/药理实验等。
药理药效:具有抗氧化,抗类风湿,抗老年性痴呆症等功效,还有抗癌作用。

同类化合物

(双(2,2,2-三氯乙基)) (2-氧杂双环[4.1.0]庚烷-7-羧酸乙酯 高壮观霉素 香芹酮氧化物 雷公藤甲素 雷公藤内酯酮 雷公藤内酯三醇 雷公藤乙素 钴啉醇酰胺,Co-(氰基-kC)-,磷酸(酯),内盐,3'-酯和(5,6-二甲基-1-a-D-呋喃核糖基-1H-苯并咪唑-2-胺-2-14C-kN3)(9CI)二氢 钠甲醛2-羟基苯磺酸酯4-(4-羟基苯基)磺酰苯酚 醛固酮21-乙酸酯 醛固酮18,21-二乙酸酯 醋酸泼尼松龙环氧 醋酸氟轻松杂质 螺[1,3-二氧戊环-2,2'-[7]氧杂双环[4.1.0]庚烷] 苯甲酸,4-[3-(三氟甲基)-3H-重氮基丙因-3-基]-,2,5-二羰基-1-吡咯烷基酯 芳香松香 芍药苷代谢素 I 索迪叮 盐(9CI)二氢4H-吡咯并[3,2-d]嘧啶-4-酮,7-[(2S,3S,4R,5R)-3,4-二羟基-5-[(磷羧基氧代)甲基]-2-吡咯烷基]-1,5--,二铵 甲基[(1R,2S,4R,6S)-4-羟基-1-甲基-7-氧杂双环[4.1.0]庚-2-基]乙酸酯 甲基(1S,2S,5R)-1-乙氧基-2-甲基-3-氧杂双环[3.2.0]庚烷-2-羧酸酯 环龙胆四糖全乙酸酯 环氧环己基环四硅氧烷 环氧己烷 泼尼松龙环氧 氧杂环庚-4-酮 氧化环己烯 氧化异佛尔酮 氟米龙杂质 柠檬烯-1 2-环氧化物 景天庚酮糖 明奈德 戊哌醇 强心-4,16,20(22)-三烯交酯,7,8-环氧-11,14-二羟基-12-羰基-2,3-[[(2S,3S,4S,6R)-四氢-3-羟基-4-甲氧基-6-甲基-2H-吡喃-3,2-二基]二(氧代)]-,(2a,3b,7b,11a)-(9CI) 布地奈德杂质15 己二酸,二(4-甲基-7-氧杂二环[4.1.0]庚-3-基)酯 娄地青霉 多纹素 外-顺-7-氧杂二环<2.2.1>庚-5-烯-2,3-二甲醇碳酸酯 吡啶,1,2-二氢-4,5,6-三甲基-2-亚甲基-(9CI) 吡咯烷,1-(2-哌嗪基羰基)-(9CI) 台湾牛奶菜双氧甾甙 B 反式-1,2-环氧-4-叔丁基环己烷 反式-1,2-环氧-4-叔丁基环己烷 双((3,4-环氧环己基)甲基)己二酸酯 去环氧-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卡烯内酯甙 半短裸藻毒素B 十二氟-1,2-环氧环庚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