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opper(II))(N1,N3-bis((pyridin-2-yl)methyl)propane-1,3-diamine)](perchlorate)2 | 32593-55-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opper(II))(N1,N3-bis((pyridin-2-yl)methyl)propane-1,3-diamine)](perchlorate)2
英文别名
[Cu(1,7-bis(2'-pyridyl)-2,6-diazaheptane)](ClO4)2
[(copper(II))(N1,N3-bis((pyridin-2-yl)methyl)propane-1,3-diamine)](perchlorate)2化学式
CAS
32593-55-8
化学式
C15H20CuN4*2ClO4
mdl
——
分子量
518.798
InChiKey
RPMCNBIVMRGTTL-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copper(II))(N1,N3-bis((pyridin-2-yl)methyl)propane-1,3-diamine)](perchlorate)2sodium ethanolat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生成 [(copper(II))(N1,N3-bis((pyridin-2-yl)methyl)propane-1,3-diamine(-H))](perchlor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四齿和五齿配体的 Cu(II) 配合物的一氧化氮反应性:决定还原途径的结构影响
    摘要:
    四种 Cu( II ) 配合物1、2、3和4与配体L 1 1、L 2 2、L 3 3和L 4 4 [ L 1 1 =N 1, N 2-双((吡啶-2-基)甲基)乙烷-1,2-二胺; L 2 2 =N 1, N 3-双((吡啶-2-基)甲基)丙烷-1,3-二胺; 大号3 3 =N 1, N 1, N 2-三((吡啶-2-基)甲基)乙烷-1,2-二胺; L 4 4 = N 1-((1-甲基-1 H-咪唑-2-基)甲基) -N 1, N 2-双((吡啶-2-基)甲基)乙烷-1,2-二胺] ,分别作为它们的高氯酸盐。通过各种光谱技术以及单晶 X 射线结构测定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的一氧化氮反应性乙腈也甲醇溶剂。已发现配体框架在控制一氧化氮还原Cu( II )中心的机制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发现在 NO 配位后,Cu( II ) 配合物的配体/s 获得三角双锥几何形状的灵活性是决定它们相互
    DOI:
    10.1039/c3dt32580f
  • 作为产物:
    描述:
    吡啶-2-甲醛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作用下, 以 甲醇乙腈 为溶剂, 反应 6.0h, 生成 [(copper(II))(N1,N3-bis((pyridin-2-yl)methyl)propane-1,3-diamine)](perchlorate)2
    参考文献:
    名称:
    四齿和五齿配体的 Cu(II) 配合物的一氧化氮反应性:决定还原途径的结构影响
    摘要:
    四种 Cu( II ) 配合物1、2、3和4与配体L 1 1、L 2 2、L 3 3和L 4 4 [ L 1 1 =N 1, N 2-双((吡啶-2-基)甲基)乙烷-1,2-二胺; L 2 2 =N 1, N 3-双((吡啶-2-基)甲基)丙烷-1,3-二胺; 大号3 3 =N 1, N 1, N 2-三((吡啶-2-基)甲基)乙烷-1,2-二胺; L 4 4 = N 1-((1-甲基-1 H-咪唑-2-基)甲基) -N 1, N 2-双((吡啶-2-基)甲基)乙烷-1,2-二胺] ,分别作为它们的高氯酸盐。通过各种光谱技术以及单晶 X 射线结构测定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的一氧化氮反应性乙腈也甲醇溶剂。已发现配体框架在控制一氧化氮还原Cu( II )中心的机制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发现在 NO 配位后,Cu( II ) 配合物的配体/s 获得三角双锥几何形状的灵活性是决定它们相互
    DOI:
    10.1039/c3dt32580f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comparison of the gas, solution, and solid state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s for the Cu(II) complexes of a series of linear aminopyridine ligands with varying ratios of 5- and 6-membered chelate rings
    作者:Judith Ann R Hartman、Amanda L Kammier、Robert J Spracklin、Wayne H Pearson、Marianny Y Combariza、Richard W Vachet
    DOI:10.1016/j.ica.2003.09.030
    日期:2004.3
    copper(II) complexes in the solid, solution, and gas phases: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easurements,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EPR spectroscopy, electrochemistry, and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An X-ray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for the DIPN-pyr complex. The solid state structures were all found to be monomeric Cu(II) complexes with the coordination number set by the denticity of the ligand while
    摘要描述了一系列含有乙二胺和/或丙二胺基团的四齿,五齿和六齿氨基吡啶配体(II)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配体包括:1,12-双(2-吡啶基)-2,5,8,11-四氮杂十二烷,TRIEN-pyr;1,13-双(2-吡啶基)-2,5,9,12-四氮杂can烷,DIEN-PN-pyr; 1,14-双(2-吡啶基)-2,6,9,13-四氮杂十八烷,DIPN-EN-pyr; 1,15-双(2-吡啶基)-2,6,10,14-四氮杂十五烷,TRIPN-pyr; 1,9-双(2-吡啶基)-2,5,8-三氮杂壬烷,DIEN-pyr; 1,11-双(2-吡啶基)-2,6,10-三氮杂十二碳烯烷,DIPN-pyr; 1,6-双(2-吡啶基)-2,5-二氮己烷,EN-pyr; 和1,7-双(2-吡啶基)-2,6-二氮杂庚烷PN-pyr。使用以下方法确定固相,溶液和气相中(II)配合物的结合几何形状:磁化率测量,
  • Nikles; Powers; Urbach, Inorganic Chemistry, 1983, vol. 22, # 22, p. 3210 - 3217
    作者:Nikles、Powers、Urbach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