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1-hexylheptyl)-N'-(4-hydroxymethylphenyl)-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lic bisimide | 502637-10-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1-hexylheptyl)-N'-(4-hydroxymethylphenyl)-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lic bisimide
英文别名
——
N-(1-hexylheptyl)-N'-(4-hydroxymethylphenyl)-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lic bisimide化学式
CAS
502637-10-7
化学式
C44H42N2O5
mdl
——
分子量
678.828
InChiKey
AHEBGPVMNSVOS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880.9±65.0 °C(Predicted)
  • 密度:
    1.311±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9.94
  • 重原子数:
    51.0
  • 可旋转键数:
    13.0
  • 环数:
    8.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2
  • 拓扑面积:
    94.99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5.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蒽醌-2-甲酰氯N-(1-hexylheptyl)-N'-(4-hydroxymethylphenyl)-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lic bisimide吡啶 作用下, 反应 24.0h, 以37%的产率得到N-(1-hexylheptyl)-N'-(4-benzyloxycarbonyl-2'-anthraquinonyl)-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lic bisi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双发色per衍生物:来自非荧光发色团的能量转移。
    摘要:
    在非荧光发色团(例如芴酮和蒽醌)处的激发能量已通过快速转移到高荧光per双酰亚胺中而被捕获。为此,蒽醌,芴酮和蒽衍生物已通过非共轭间隔基与per联双酰亚胺连接,并且已确定了此类组件的荧光量子产率与激发波长的关系。在这种组件中的能量转移受两个生色团的取向的强烈影响。这对于荧光开关的构造是令人感兴趣的。
    DOI:
    10.1002/1521-3765(20021216)8:24<5630::aid-chem5630>3.0.co;2-z
  • 作为产物:
    描述:
    对氨基苯甲醇N-(1-hexylheptyl)-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lic-3,4-carboximide-9,10-anhydride咪唑zinc diacetate 作用下, 反应 2.0h, 以14%的产率得到N-(1-hexylheptyl)-N'-(4-hydroxymethylphenyl)-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lic bisi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双发色per衍生物:来自非荧光发色团的能量转移。
    摘要:
    在非荧光发色团(例如芴酮和蒽醌)处的激发能量已通过快速转移到高荧光per双酰亚胺中而被捕获。为此,蒽醌,芴酮和蒽衍生物已通过非共轭间隔基与per联双酰亚胺连接,并且已确定了此类组件的荧光量子产率与激发波长的关系。在这种组件中的能量转移受两个生色团的取向的强烈影响。这对于荧光开关的构造是令人感兴趣的。
    DOI:
    10.1002/1521-3765(20021216)8:24<5630::aid-chem5630>3.0.co;2-z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