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ecane-1,10-diylbis(oxybenzene-2,1-diyl)]dimethanol | 214077-89-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ecane-1,10-diylbis(oxybenzene-2,1-diyl)]dimethanol
英文别名
——
[decane-1,10-diylbis(oxybenzene-2,1-diyl)]dimethanol化学式
CAS
214077-89-1
化学式
C24H34O4
mdl
——
分子量
386.532
InChiKey
RQJVDQGNSXZHHA-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25
  • 重原子数:
    28.0
  • 可旋转键数:
    15.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58.92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decane-1,10-diylbis(oxybenzene-2,1-diyl)]dimethanol 在 LiC4H9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生成 6,7,8,9,10,11,12,13,14,15-decahydro-23,26-etheno-25,29-(metheno)dibenzo[m,z][1,12]dioxacycloheptacos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六方庚烯及其消旋化。
    摘要:
    相对于未取代的母体[6] ic烯,桥联六六烯基庚烯1(n = 8,10)的外消旋速率急剧增加。这种意外的结果是由于聚亚甲基二氧基链与末端环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这导致基态的能量升高而过渡态的能量降低。
    DOI:
    10.1002/(sici)1521-3773(19980817)37:15<2110::aid-anie2110>3.0.co;2-k
  • 作为产物:
    描述:
    2,2’-[decane-1,10-diylbis(oxy)]dibenzaldehyde 在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作用下, 以86%的产率得到[decane-1,10-diylbis(oxybenzene-2,1-diyl)]dimethanol
    参考文献:
    名称:
    六方庚烯及其消旋化。
    摘要:
    相对于未取代的母体[6] ic烯,桥联六六烯基庚烯1(n = 8,10)的外消旋速率急剧增加。这种意外的结果是由于聚亚甲基二氧基链与末端环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这导致基态的能量升高而过渡态的能量降低。
    DOI:
    10.1002/(sici)1521-3773(19980817)37:15<2110::aid-anie2110>3.0.co;2-k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Hexahelicenophanes
    作者:Herbert Meier、Manfred Schwertel、Heinz Kolshorn
    DOI:10.1002/hlca.201300186
    日期:2013.11
    led then, by oxidative cyclization processes, to the hexahelicenophanes 13, provided that the methylenedioxy chain of 12 is long enough (n = 8, 10). As competitive photoreaction, a twofold [2π+2π] cyclodimerization occurred, which furnished the belt cyclophanes 14. The latter process is the only photoreaction for 12 with n=6. The hexahelicenophanes 13 have lower racemization barriers and longer spinlattice
    研究了制备包含2,7-双(2-苯基乙烯基发色团和不同长度的聚亚甲基二氧基链的环烷12的反应顺序。的照射12中的我的存在2为首然后,通过氧化环化过程中,对hexahelicenophanes 13,条件是亚甲二链12是足够长(N =  8,10)。竞争性光反应,双重[2 π 2 π ]环二聚发生,其布置在带环芳14。后一个过程是12与n的唯一光反应。= 6。与六螺旋体相比,六螺旋体phanphanes 13具有较低的消旋势垒和更长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
  • Continuous Flow Inter- and Intramolecular Macrolactonization under High Dilution Conditions
    作者:Dashrat Vishambar Sutar、Neha Uttamrao Sarang、Akash Bandu Jamdade、Boopathy Gnanaprakasam
    DOI:10.1021/acs.joc.2c03000
    日期:2023.3.17
    iodide) has been developed for medium to large sized macrocyclic lactones.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methods, the continuous flow process provided good to high yield in a short reaction time. By using this methodology, a wide range of macrocyclic lactones (11 compounds), dilactones (15 compounds), and tetralactone derivatives (2 compounds) with various ring sizes (12–26 atoms in the core) were synthesized
    在 Mukaiyama 试剂( N -methyl-2-chloropyridinium iodide)存在的情况下,已开发出一种有效的连续流动工艺,用于使用二元醇对 seco 酸和二酸进行大环内酯化,用于中型到大型大环内酯。与其他方法相比,连续流动过程在较短的反应时间内提供了良好的高收率。通过使用这种方法,在短短 35 分钟的停留时间内合成了具有不同环大小(核心 12-26 个原子)的各种大环内酯(11 种化合物)、双内酯(15 种化合物)和四内酯衍生物(2 种化合物)时间。有利地,流动过程下的大环内酯化非常优雅地处理具有定义的全氟烷氧基烷烃(PFA)管反应器体积(7 mL)的反应物的高度稀释。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R)-3-(叔丁基)-4-(2,6-二异丙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2S,3R)-3-(叔丁基)-2-(二叔丁基膦基)-4-甲氧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R,2''R,3R,3''R)-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氟-3-异丙氧基苯基)三氟硼酸钾 (+)-6,6'-{[(1R,3R)-1,3-二甲基-1,3基]双(氧)}双[4,8-双(叔丁基)-2,10-二甲氧基-丙二醇 麦角甾烷-6-酮,2,3,22,23-四羟基-,(2a,3a,5a,22S,23S)- 鲁前列醇 顺式6-(对甲氧基苯基)-5-己烯酸 顺式-铂戊脒碘化物 顺式-四氢-2-苯氧基-N,N,N-三甲基-2H-吡喃-3-铵碘化物 顺式-4-甲氧基苯基1-丙烯基醚 顺式-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 顺式-1,3-二甲基-4-苯基-2-氮杂环丁酮 非那西丁杂质7 非那西丁杂质3 非那西丁杂质22 非那西丁杂质18 非那卡因 非布司他杂质37 非布司他杂质30 非布丙醇 雷诺嗪 阿达洛尔 阿达洛尔 阿莫噁酮 阿莫兰特 阿维西利 阿索卡诺 阿米维林 阿立酮 阿曲汀中间体3 阿普洛尔 阿普斯特杂质67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托西汀EP杂质A 阿托莫西汀杂质24 阿托莫西汀杂质10 阿托莫西汀EP杂质C 阿尼扎芬 阿利克仑中间体3 间苯胺氢氟乙酰氯 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 间苯二酚二异丙醇醚 间苯二酚二(2-羟乙基)醚 间苄氧基苯乙醇 间甲苯氧基乙酸肼 间甲苯氧基乙腈 间甲苯异氰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