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4-dimethoxyphenyl)(1H-indol-1-yl)methanone | 101442-38-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4-dimethoxyphenyl)(1H-indol-1-yl)methanone
英文别名
1-veratroyl-indole;1-Veratroyl-indol;(3,4-dimethoxyphenyl)-indol-1-ylmethanone
(3,4-dimethoxyphenyl)(1H-indol-1-yl)methanone化学式
CAS
101442-38-0
化学式
C17H15NO3
mdl
——
分子量
281.311
InChiKey
SZYLFKRKJSLAG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2
  • 拓扑面积:
    40.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吡咯并菲蒽酮生物碱的电化学全合成:控制阳极引发的电子转移过程。
    摘要:
    电化学分子内C(sp2)-H交叉偶联和脱氢吲哚合成的发展。两个反应均通过相同的富电子二氢吲哚部分的阳极氧化来引发,但产物的选择性受不同的电子转移过程控制。分子内交叉偶联是通过在MeNO2-HFIP-LiClO4系统中生成强亲电自由基阳离子中间体实现的。吲哚的形成是通过苄基氧化和连续去质子化完成的。我们将这些反应应用于天然吡咯并菲蒽酮生物碱的全合成。
    DOI:
    10.1021/acs.orglett.0c0108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New Approach to Pyrrolophenanthridone Alkaloids via Intramolecular Radical Cyclization
    作者:Otohiko Tsuge、Taizo Hatta、Hiroshi Tsuchiyama
    DOI:10.1246/cl.1998.155
    日期:1998.2
    A new approach to the synthesis of pyrrolophenanthridone class of alkaloids is described. The method is based on intramolecular radical cyclization of easily accessible 1-aroyl-7-bromoindoles with Bu3SnH and AIBN.
    描述了一种合成吡咯并菲酮类生物碱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易于获得的 1-芳酰基-7-溴吲哚与 Bu3SnH 和 AIBN 的分子内自由基环化。
  • Alkaloids of the Amaryllidaceae. VIII. The Structures of Narcissamine, Pseudolycorine and Methylpseudolycorine<sup>1</sup>
    作者:H. M. Fales、Laura D. Giuffrida、W. C. Wildman
    DOI:10.1021/ja01597a078
    日期:1956.8
  • Radical cyclisation reactions of 7-bromoindoles
    作者:Adrian P. Dobbs、Keith Jones、Ken T. Veal
    DOI:10.1016/s0040-4039(97)01177-5
    日期:1997.7
    The synthesis and radical cyclisation of 7-bromoindoles carrying an unsaturated N-alkyl group is described. (C) 1997 Elsevier Science Ltd.
  • Electrochemical Total Synthesis of Pyrrolophenanthridone Alkaloids: Controlling the Anodically Initiated Electron Transfer Process
    作者:Kazuhiro Okamoto、Kazuhiro Chiba
    DOI:10.1021/acs.orglett.0c01082
    日期:2020.5.1
    and dehydrogenative indole synthesis were developed. Both reactions were initiated by anodic oxidation of the same electron-rich indoline moiety, but the product selectivity was controlled by different electron-transfer processes. Intramolecular cross-coupling was achieved by the generation of a strong electrophilic radical cation intermediate in the MeNO2-HFIP-LiClO4 system. Indole formation was accomplished
    电化学分子内C(sp2)-H交叉偶联和脱氢吲哚合成的发展。两个反应均通过相同的富电子二氢吲哚部分的阳极氧化来引发,但产物的选择性受不同的电子转移过程控制。分子内交叉偶联是通过在MeNO2-HFIP-LiClO4系统中生成强亲电自由基阳离子中间体实现的。吲哚的形成是通过苄基氧化和连续去质子化完成的。我们将这些反应应用于天然吡咯并菲蒽酮生物碱的全合成。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Z)-3-[[[2,4-二甲基-3-(乙氧羰基)吡咯-5-基]亚甲基]吲哚-2--2- (S)-(-)-5'-苄氧基苯基卡维地洛 (R)-(+)-5'-苄氧基卡维地洛 (R)-卡洛芬 (N-(Boc)-2-吲哚基)二甲基硅烷醇钠 (4aS,9bR)-6-溴-2,3,4,4a,5,9b-六氢-1H-吡啶并[4,3-B]吲哚 (3Z)-3-(1H-咪唑-5-基亚甲基)-5-甲氧基-1H-吲哚-2-酮 (3Z)-3-[[[4-(二甲基氨基)苯基]亚甲基]-1H-吲哚-2-酮 (3R)-(-)-3-(1-甲基吲哚-3-基)丁酸甲酯 (3-氯-4,5-二氢-1,2-恶唑-5-基)(1,3-二氧代-1,3-二氢-2H-异吲哚-2-基)乙酸 齐多美辛 鸭脚树叶碱 鸭脚木碱,鸡骨常山碱 鲜麦得新糖 高氯酸1,1’-二(十六烷基)-3,3,3’,3’-四甲基吲哚碳菁 马鲁司特 马来酸阿洛司琼 马来酸替加色罗 顺式-ent-他达拉非 顺式-1,3,4,4a,5,9b-六氢-2H-吡啶并[4,3-b]吲哚-2-甲酸乙酯 顺式-(+-)-3,4-二氢-8-氯-4'-甲基-4-(甲基氨基)-螺(苯并(cd)吲哚-5(1H),2'(5'H)-呋喃)-5'-酮 靛红联二甲酚 靛红磺酸钠 靛红磺酸 靛红乙烯硫代缩酮 靛红-7-甲酸甲酯 靛红-5-磺酸钠 靛红-5-磺酸 靛红-5-硫酸钠盐二水 靛红-5-甲酸甲酯 靛红 靛玉红3'-单肟5-磺酸 靛玉红-3'-单肟 靛玉红 青色素3联己酸染料,钾盐 雷马曲班 雷莫司琼杂质13 雷莫司琼杂质12 雷莫司琼杂质 雷替尼卜定 雄甾-1,4-二烯-3,17-二酮 阿霉素的代谢产物盐酸盐 阿贝卡尔 阿西美辛叔丁基酯 阿西美辛 阿莫曲普坦杂质1 阿莫曲普坦 阿莫曲坦二聚体杂质 阿莫曲坦 阿洛司琼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