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637568-95-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637568-95-6
化学式
C24H22O5
mdl
——
分子量
390.436
InChiKey
AYKFQFGJQZYEO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98
  • 重原子数:
    29.0
  • 可旋转键数:
    7.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2
  • 拓扑面积:
    64.99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5.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3.0h, 生成 2-([1,1'-biphenyl]-4-yl)-5,6,7-trimethoxy-4H-chromen-4-one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and Anti-influenza Activities of Novel Baicalein Analogs
    摘要:
    一系列新型黄酮衍生物是基于对传统中药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活性成分的修饰合成的,并进行了抗流感活性筛选。合成的大黄素(黄酮)类似物,特别是B环上带有溴原子取代的类似物,对H1N1达菲耐药(H1N1 TR)病毒的活性远超奥司他韦或利巴韦林,并且通常具有更优越的选择性。最有希望的化合物是5b、5c、6b和6c,它们的50%有效浓度(EC50)都在4.0–4.5 µM左右,选择指数(SI=50%细胞毒性浓度(CC50)/EC50)>70。对于季节性H3N2流感病毒感染,5a和5b的SI均大于17.3,优于利巴韦林。这些具有非天然溴取代B环和A环上适当羟基位置的黄酮类化合物可能在决定抗H1N1达菲耐药流感病毒的活性和选择性方面起关键作用。
    DOI:
    10.1248/cpb.c13-00897
  • 作为产物:
    描述:
    3,4,5-三甲氧基苯甲醛三氟化硼乙醚碳酸氢钠间氯过氧苯甲酸 、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乙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31.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Novel Baicalein-Derived Inhibitors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摘要: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威胁生命的蚊媒疾病,继续对全球健康造成重大负担。尽管近年来在防治疟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疟疾仍在许多地区流行,尤其是在东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部分地区,每年有数十万人因此而丧生。众所周知,黄酮类化合物(如黄芩素类)具有抗疟特性。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合理地设计和合成了一系列黄芩苷衍生物,并确定了一种先导化合物 FNDR-10132,该化合物对恶性疟原虫(P. falciparum)、氯喹敏感寄生虫(60 nM)和氯喹抗性寄生虫(177 nM)均显示出强大的体外抗疟活性。FNDR-10132 在瑞士小鼠体内对耐氯喹的yoelii N67 株疟原虫的抗疟活性进行了评估。口服 100 毫克/千克 FNDR-10132 后,第 4 天的寄生虫抑制率为 44%,平均存活时间为 13.5 ± 2.3 天(对照组为 8.4 ± 2.3 天)。此外,FNDR-10132 在 200-300 nM 范围内对恶性疟原虫耐药菌株显示出同等的活性。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系列新型抗疟化合物,通过进一步的化学和 DMPK 优化,可将其开发成抗耐氯喹疟原虫的强效药物。
    DOI:
    10.3390/pathogens1210124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11aR)-3,7-双(3,5-二甲基苯基)-10,11,12,13-四氢-5-羟基-5-氧化物-二茚基[7,1-de:1'',7''-fg][1,3,2]二氧杂膦酸 龙血素C 顺-1,7-二苯基-1-庚烯基-5-醇 那洛西芬 赤杨酮 赤杨二醇 血竭素 蒙桑酮C 萘-2,7-二磺基酸,钠盐 苯酚,4-(1,3-二苯基丁基)-2-(1-苯基乙基)- 苯甲酸,2-[[2-[(2-羧基苯基)氨基]-5-(三氟甲基)苯基]氨基]-5-[[[(4-羟基-3-甲氧苯基)甲基]氨基]甲基]- 苯基-[4-(2-苯基乙炔基)苯基]甲酮 苯基-[2-[3-(三氟甲基)苯基]苯基]甲酮 苯基-[2-(2-苯基苯基)苯基]甲酮 苯基-(3-苯基萘-2-基)甲酮 苯基-(2-苯基环己基)甲酮 苯,[(二甲基苯基)甲基]甲基[(甲基苯基)甲基]- 苯,1,3-二[1-甲基-1-[4-(4-硝基苯氧基)苯基]乙基]- 脱甲氧姜黄 紫外吸收剂 234 粗糠柴苦素 硫酸姜黄素 矮紫玉盘素 益智醇 白桦林烯酮;1,7-双(4-羟基苯基)-4-庚烯-3-酮 甲酮,苯基(1,6,7,8-四氢-1-甲基-5-苯基环戊二烯并[g]吲哚-3-基)- 甲酮,[3-(4-甲氧苯基)-1-苯基-9H-芴-4-基]苯基- 甲酮,(4-氯苯基)[1-(4-氯苯基)-3-苯基-9H-芴-4-基]- 环香草酮 溴敌隆 波森 桤木酮 桑根酮D 杨梅醇 杨梅酮 杨梅联苯环庚醇-15-葡糖苷 替拉那韦 替吡法尼(S型对映体) 替吡法尼 曲沃昔芬 姜黄素葡糖苷酸 姜黄素beta-D-葡糖苷酸 姜黄素4,4'-二乙酸酯 姜黄素-d6 姜黄素 姜烯酮 A 奈帕芬胺杂质D 四甲基姜黄素 四氢脱甲氧基二阿魏酰甲烷 四氢姜黄素二乙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