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R,3R,4S,5R,6R)-2-(acetoxymethyl)-6-(4-(phenoxymethyl)-1H-1,2,3-triazol-1-yl)tetrahydro-2H-pyran-3,4,5-triyl triacetate | 1088434-04-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R,3R,4S,5R,6R)-2-(acetoxymethyl)-6-(4-(phenoxymethyl)-1H-1,2,3-triazol-1-yl)tetrahydro-2H-pyran-3,4,5-triyl triacetate
英文别名
——
(2R,3R,4S,5R,6R)-2-(acetoxymethyl)-6-(4-(phenoxymethyl)-1H-1,2,3-triazol-1-yl)tetrahydro-2H-pyran-3,4,5-triyl triacetate化学式
CAS
1088434-04-1
化学式
C23H27N3O10
mdl
——
分子量
505.481
InChiKey
ACMHMPBQGBEJQR-XNBWIAOK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11
  • 重原子数:
    36.0
  • 可旋转键数:
    9.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8
  • 拓扑面积:
    154.37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13.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来自丁香酚和类似物的葡萄糖基-1,2,3-三唑:CYP-51 中的合成、抗念珠菌活性和分子建模研究
    摘要:
    这项工作描述了十八种来自丁香酚和相关酚类的新葡糖基-1,2,3-三唑的合成、抗念珠菌和分子建模研究。新化合物的特点是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1 H 和13 C 核磁共振和高分辨率质谱的光谱。合成的化合物对健康的成纤维细胞人细胞 (MCR-5) 没有显示出显着的细胞毒性,为活性化合物提供了有趣的选择性指数 (SI)。考虑到抗真菌活性,九种化合物显示出抗念珠菌的潜力,而全乙酰化三唑 17 和 18 是最有前途的化合物。丁香酚衍生物 17 对三种26.1–52.1 μM 的念珠菌。考虑到该菌株,该化合物对克柔念珠菌的效力是氟康唑的四倍,对 MCR-5 细胞的毒性(SI > 6.6)比氟康唑(SI > 3.3)小。二氢丁香酚衍生物 18 显示出与 17 相似的活性,并且对C 的效力是氟康唑的四倍,毒性更小。 克柔。去乙酰化的糖苷和非糖基化的相应衍生物没有表现出相当大的抗真菌作用,这表明乙酰基对于它们的
    DOI:
    10.1111/cbdd.13948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来自丁香酚和类似物的葡萄糖基-1,2,3-三唑:CYP-51 中的合成、抗念珠菌活性和分子建模研究
    摘要:
    这项工作描述了十八种来自丁香酚和相关酚类的新葡糖基-1,2,3-三唑的合成、抗念珠菌和分子建模研究。新化合物的特点是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1 H 和13 C 核磁共振和高分辨率质谱的光谱。合成的化合物对健康的成纤维细胞人细胞 (MCR-5) 没有显示出显着的细胞毒性,为活性化合物提供了有趣的选择性指数 (SI)。考虑到抗真菌活性,九种化合物显示出抗念珠菌的潜力,而全乙酰化三唑 17 和 18 是最有前途的化合物。丁香酚衍生物 17 对三种26.1–52.1 μM 的念珠菌。考虑到该菌株,该化合物对克柔念珠菌的效力是氟康唑的四倍,对 MCR-5 细胞的毒性(SI > 6.6)比氟康唑(SI > 3.3)小。二氢丁香酚衍生物 18 显示出与 17 相似的活性,并且对C 的效力是氟康唑的四倍,毒性更小。 克柔。去乙酰化的糖苷和非糖基化的相应衍生物没有表现出相当大的抗真菌作用,这表明乙酰基对于它们的
    DOI:
    10.1111/cbdd.1394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onic Polymer Supported Copper(I): A Reusable Catalyst for Huisgen’s 1,3-Dipolar Cycloaddition
    作者:Dae Chi、Uthaiwan Sirion、Yu Jin Bae、Byoung Lee
    DOI:10.1055/s-2008-1078245
    日期:——
    A series of Cul-immobilized polymeric supports having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were prepared as recyclable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with evaluation of their ability in Cu(I)-catalyzed Huisgen's 1,3-dipolar cycloaddition of azides and terminal alkynes, a 'click reaction'. An ionic polymer possessing an acetate anion was suitable as the solid support for immobilization of CuI and CuI-immobilized compound
    制备了一系列具有季盐的 Cu 固定的聚合物载体作为可回收的多相催化剂,并评估了它们在 Cu(I) 催化的 Huisgen 的叠氮化物和末端炔烃的 1,3-偶极环加成反应(“点击反应”)中的能力。具有乙酸根阴离子的离子聚合物适合作为固定 CuI 的固体载体,CuI 固定的化合物显示出可忽略的 CuI 浸出平,以良好的产率区域选择性地提供 1,4-二取代的 1,2,3-三唑。Cu 固定的化合物不仅可以重复使用多达 10 次,而且收率或催化活性没有任何损失,而且还可以用于 12 种不同的点击反应。
  • A New Simplified Protocol for Copper(I) Alkyne–Azide Cycloaddition Reactions Using Low Substoichiometric Amounts of Copper(II) Precatalysts in Methanol
    作者:Harry Heaney、Benjamin Buckley、Maria Figueres、Amna Khan
    DOI:10.1055/s-0035-1560526
    日期:——
    Copper(II) carboxylates are reduced efficiently by methanol in the presence of alkynes and form yellow alkynylcopper(I) polymeric precatalysts that are involved with azides, in the absence of added ligands, in the catalytic cycles that result in the formation of 1,4-disubstituted 1,2,3-triazoles.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