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enzyl N-[(2S,3S)-1-(benzylamino)-3-methyl-1-oxopentan-2-yl]carbamate | 134015-91-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enzyl N-[(2S,3S)-1-(benzylamino)-3-methyl-1-oxopentan-2-yl]carbamate
英文别名
——
benzyl N-[(2S,3S)-1-(benzylamino)-3-methyl-1-oxopentan-2-yl]carbamate化学式
CAS
134015-91-1
化学式
C21H26N2O3
mdl
——
分子量
354.449
InChiKey
FRMMFXBMHIAIQW-LPHOPBHV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
  • 重原子数:
    26
  • 可旋转键数:
    9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67.4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enzyl N-[(2S,3S)-1-(benzylamino)-3-methyl-1-oxopentan-2-yl]carbamate氢溴酸 作用下, 以 溶剂黄146 为溶剂, 以88%的产率得到(2S,3S)-2-amino-N-benzyl-3-methylpentan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烷基锌试剂与具有α-氨基酰胺配体的镍配合物催化的醛类对映选择性加成的机理意义†
    摘要: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和ONIOM(B3LYP:UFF)计算研究了由α-氨基酰胺衍生的镍(II)配合物催化的醛的对映选择性烷基化。为了研究对映选择性的起源,提出了一种机制。烷基化的手性确定步骤是中间体配合物的形成,其中涉及5/4 / 4-稠合的三环过渡态。理论上预测的主要产物为(S)-构型,与实验观察结果非常吻合。检查了反应范围,观察到对映选择性添加Et 2 Zn和Me 2的高产率和对映选择性锌为芳香族和脂肪族醛。
    DOI:
    10.1039/c6ob01878e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衍生自α-氨基酰胺的C 2对称镍络合物,作为将二烷基锌试剂对醛对映选择性加成的有效催化剂
    摘要:
    研究了由α-氨基酰胺衍生的一系列C 2对称的1:2 Ni:L络合物,用于将二烷基锌试剂对映异构地加成到醛中。配体上的不同结构元素似乎在确定观察到的对映选择性中起重要作用。通过的结构和反应条件的优化,最佳配位体以优良产率(高达98%)和高达99%ee的对(对映选择性的提供仲醇ř)-对映体。已经提出了一种过渡状态模型,用于基于DFT级别的计算结果解释所观察到的对映选择性。非常有趣的是,计算表明通过羰基氧的孤对与氨基氢原子的缔合,醛与金属络合物的配位模型。
    DOI:
    10.1016/j.tet.2012.11.02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2 symmetrical nickel complexes derived from α-amino amides as efficient catalysts for the enantioselective addition of dialkylzinc reagents to aldehydes
    作者:Jorge Escorihuela、Belen Altava、M. Isabel Burguete、Santiago V. Luis
    DOI:10.1016/j.tet.2012.11.025
    日期:2013.1
    amides were studied for the enantioselective addition of dialkylzinc reagents to aldehydes. Different structural elements on the ligands seem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observed enantioselectivity. Through optimization of structure and reaction conditions, the best ligand provided secondary alcohols in excellent yields (up to 98%) and enantioselectivity of up to 99% ee for (R)-enantiomer
    研究了由α-氨基酰胺衍生的一系列C 2对称的1:2 Ni:L络合物,用于将二烷基锌试剂对映异构地加成到醛中。配体上的不同结构元素似乎在确定观察到的对映选择性中起重要作用。通过的结构和反应条件的优化,最佳配位体以优良产率(高达98%)和高达99%ee的对(对映选择性的提供仲醇ř)-对映体。已经提出了一种过渡状态模型,用于基于DFT级别的计算结果解释所观察到的对映选择性。非常有趣的是,计算表明通过羰基氧的孤对与氨基氢原子的缔合,醛与金属络合物的配位模型。
  • Mechanistic implications of the enantioselective addition of alkylzinc reagents to aldehydes catalyzed by nickel complexes with α-amino amide ligands
    作者:Jorge Escorihuela、M. Isabel Burguete、Gregori Ujaque、Agustí Lledós、Santiago V. Luis
    DOI:10.1039/c6ob01878e
    日期:——
    The enantioselective alkylation of aldehydes catalysed by nickel(II)-complexes derived from α-amino amides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and ONIOM (B3LYP:UFF) calculations. A mechanism was propos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origin of enantioselectivity. The chirality-determining step for the alkylation was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complexes with the involvement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和ONIOM(B3LYP:UFF)计算研究了由α-氨基酰胺衍生的镍(II)配合物催化的醛的对映选择性烷基化。为了研究对映选择性的起源,提出了一种机制。烷基化的手性确定步骤是中间体配合物的形成,其中涉及5/4 / 4-稠合的三环过渡态。理论上预测的主要产物为(S)-构型,与实验观察结果非常吻合。检查了反应范围,观察到对映选择性添加Et 2 Zn和Me 2的高产率和对映选择性锌为芳香族和脂肪族醛。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 麦撒奎 鹅膏氨酸 鹅膏氨酸 鸦胆子酸A甲酯 鸦胆子酸A 鸟氨酸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