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s[chloro-bis-(3,5-dimethylpyrazole)copper(II)] | 287961-76-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s[chloro-bis-(3,5-dimethylpyrazole)copper(II)]
英文别名
dicopper;3,5-dimethyl-1H-pyrazole;tetrachloride
bis[chloro-bis-(3,5-dimethylpyrazole)copper(II)]化学式
CAS
287961-76-6
化学式
C20H32Cl4Cu2N8
mdl
——
分子量
653.432
InChiKey
PPMRAGCMVOINRZ-UHFFFAOYSA-J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88
  • 重原子数:
    34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115
  • 氢给体数:
    4
  • 氢受体数:
    8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3,5-二甲基吡唑 、 copper(II) choride dihydrate 以 为溶剂, 以94.5%的产率得到bis[chloro-bis-(3,5-dimethylpyrazole)copper(II)]
    参考文献:
    名称:
    取代基和反离子对甲基化吡唑CuII配合物结构和光谱性质的影响
    摘要:
    在严格控制的反应条件下,吡唑及其三种甲基衍生物与铜(II)的氯化物和硝酸盐的配位化学被系统地探索,以更好地了解反离子配位强度和配体身份对结构和电子的影响。其所得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尽管在水中最初的配体与金属的比例为 2:1,但硝酸铜 (II) 仅形成 4:1 的配体与金属络合物,而氯化铜 (II) 仅与吡唑形成 4:1 的配体与金属络合物,以及甲基衍生物通过单晶 X 射线衍射 (XRD) 测定,形成 2:1 配体与金属络合物。这归因于配体空间和氯化物相对于硝酸盐的更强配位的组合。水和甲醇中的电子吸收光谱揭示了吡唑甲基位置对 CuII d-d 跃迁的强烈影响,4-甲基吡唑产生的 d-d 跃迁相对于所研究的其他配体具有更高的能量。此外,甲基的数量在 pz π→CuII dxy LMCT 带的能量中起决定作用,随着添加更多甲基,跃迁能降低。图形概要 随着更多甲基的加入,跃迁能降低。图形概要 随着更多甲基的加入,跃迁能降低。图形概要
    DOI:
    10.1080/00958972.2015.107795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