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4-phenyl-cyclohex-1-enyl)-morpholine | 27591-20-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4-phenyl-cyclohex-1-enyl)-morpholine
英文别名
N-<4-Phenyl-cyclohex-1-enyl>-morpholin
4-(4-phenyl-cyclohex-1-enyl)-morpholine化学式
CAS
27591-20-4
化学式
C16H21NO
mdl
——
分子量
243.349
InChiKey
YRAAXKIPASGTB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17
  • 重原子数:
    18.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12.47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4-phenyl-cyclohex-1-enyl)-morpholine 在 5%-palladium/activated carbon 、 对甲基苯甲酰氯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二氯甲烷 为溶剂, 110.0 ℃ 、101.33 kPa 条件下, 反应 46.0h, 生成 4-Phenyl-2-pyridin-2-ylphenol
    参考文献:
    名称:
    2-(吡啶-2-基)苯酚和2-(吡啶-2-基)苯胺的合成
    摘要:
    在此,我们报告了一种由 Pd/C-乙烯体系催化的 2-(吡啶-2-基)苯酚和 2-(吡啶-2-基)苯胺的新合成策略。起始原料2-(吡啶-2-基)环己-1-酮可以通过取代的吡啶N-氧化物和环己酮的反应容易地制备。该方法最有用的特点是,2-(吡啶-2-基)苯酚和2-(吡啶-2-基)苯胺都可以使用相同的化合物作为起始材料轻松独立合成,只需添加或不添加氮源。
    DOI:
    10.1021/acs.joc.4c00423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路易斯酸 ZnCl2 促进 1,2,4,5-四嗪与烯胺的 N1/N4 1,4-环加成
    摘要:
    1,2,4,5-四嗪与预先形成或原位生成的烯胺的选择性 N1/N4 1,4-环加成(与 C3/C6 1,4-环加成相比)的第二个例子,现在由路易斯酸 ZnCl 2促进并描述了扩展的范围。该反应构成了 1,2,4,5-四嗪的两个氮原子(N1/N4 与 C3/C6)之间的正式 [4 + 2] 环加成,然后是腈的逆向 [4 + 2] 环加成损失和芳构化提供 1,2,4-三嗪。优化反应参数,通过酮原位生成烯胺简化其实施,定义 3,6-双(硫代甲基)-1,2,4,5-四嗪的烯胺反应范围,探索 1,2,详细介绍了4,5-四嗪的适用范围,以及产品1,2,4-三嗪的代表性应用。这项工作建立并进一步扩展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直接从易于获得的酮中一步高效地区域选择性合成 1,2,4-三嗪。它扩展了我们最近用芳基共轭烯胺报道的溶剂(六氟异丙醇)氢键促进反应的底物范围,允许使用简单的酮衍生烯胺并
    DOI:
    10.1021/acs.joc.2c0054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ncise synthesis of 2,3-disubstituted quinoline derivatives <i>via</i> ruthenium-catalyzed three-component deaminative coupling reaction of anilines, aldehydes and amines
    作者:Aldiyar Shakenov、Krishna Prasad Gnyawali、Chae S. Yi
    DOI:10.1039/d3ob00348e
    日期:——
    was found to be a highly effective catalyst for the three-component deaminative coupling reaction of anilines with aldehydes and allylamines to form 2,3-disubstituted quinoline products. The analogous coupling reaction of anilines with aldehydes and cyclic enamines led to the selective formation of the tricyclic quinoline derivatives. The reaction profile study showed that the imine is initially formed
    Ru–H 络合物 (PCy 3 ) 2 (CO)RuHCl ( 1) 被发现是苯胺与醛和烯丙胺的三组分脱偶联反应生成 2,3-二取代喹啉产物的高效催化剂。苯胺与醛和环烯胺的类似偶联反应导致选择性形成三环喹啉生物。反应曲线研究表明,亚胺最初是由苯胺和醛脱偶联而成,然后与胺底物发生脱偶联和环化反应生成喹啉产物。催化偶联法提供了一种高效的 2,3-二取代喹啉生物合成方法,无需使用任何反应试剂或形成无用的副产物。
  • Cantarelli; Carissimi; D'Ambrosio, Farmaco, Edizione Scientifica, 1970, vol. 25, # 4, p. 248 - 294
    作者:Cantarelli、Carissimi、D'Ambrosio、Gentili、Grumelli、Milla、Panelli、Ravenna
    DOI:——
    日期:——
  • Mitsuhashi,K.; Shiotani,S.,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1970, vol. 18, p. 75 - 87
    作者:Mitsuhashi,K.、Shiotani,S.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