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phenylthio)hexan-3-one | 116671-38-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phenylthio)hexan-3-one
英文别名
1-Phenylsulfanylhexan-3-one
1-(phenylthio)hexan-3-one化学式
CAS
116671-38-6
化学式
C12H16OS
mdl
——
分子量
208.324
InChiKey
YKQGODQFXBBBR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20.0±25.0 °C(Predicted)
  • 密度:
    1.04±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2
  • 拓扑面积:
    42.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Die Addition von 1-Lithio-1-(phenylthio)alkanen an 2-(N-Methylanilino)acrylnitril: Ein einfacher Weg zu 3-(Phenylthio)ketonen und 2-Enonen
    摘要:
    1-Lithio-1-(phenylthio)alkanes 与 2-(N-甲基苯胺基)-丙烯腈的加成: 轻松获得 3-(苯硫基)酮和 2-烯酮 描述了合成标题化合物的简单而多用途的策略。关键步骤是将 1-硫代-1-(苯硫基)烷烃加到 2-(N-甲基苯胺基)丙烯腈中,使烯醇阳离子等价物发生亲核的苯硫烷基化反应。加合物的烷基化和水解可得到 3-(苯硫基)酮,这些酮可以分离出来,或者无需进一步纯化,通过著名的氧化-消除过程转化为 2-烯酮。烯丙基衍生物也可以发生这些反应,因此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制备同源的乙烯基化合物。在第一步中形成的 1-亚硫基氨基硝酸酯经高温分解后,通过环化反应可得到环丙酮的氨基硝酸酯。
    DOI:
    10.1055/s-1988-27514
  • 作为产物:
    描述:
    2-己炔-1-醇苯硫酚 在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yl)imidate](triphenylphosphine)gold(I) (2:1) toluene adduct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以46%的产率得到1-(phenylthio)hexan-3-one
    参考文献:
    名称:
    质子添加剂存在下丙醇的金和银催化反应
    摘要:
    在室温下,在金(I)催化剂和少量MeOH或4-甲氧基苯基硼酸的存在下,大范围的伯,仲和叔炔丙醇会进行Meyer-Schuster重排,从而得到烯酮。以该反应为关键步骤,实现了烯酮天然产物异麦角酮和达芬酮的合成。伯炔丙醇的重排可以很容易地在单锅法中结合,向所得的末端烯酮中添加亲核试剂,得到β-芳基,β-烷氧基,β-氨基或β-硫代酮。带有相邻的富电子芳基的炔丙醇也可以通过氧,氮和碳亲核试剂进行银催化的醇取代。
    DOI:
    10.1002/chem.20110283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Rp)-2-(叔丁硫基)-1-(二苯基膦基)二茂铁 (1E)-1-{4-[(4-氨基苯基)硫烷基]苯基}乙酮肟 颜料红88 颜料紫36 顺式-1,2-二(乙硫基)-1-丙烯 非班太尔-D6 雷西那得中间体 阿西替尼杂质J 阿西替尼杂质C 阿西替尼杂质4 阿西替尼杂质 阿西替尼 阿拉氟韦 阿扎毒素 阿嗪米特 阔草特 银(I)(6-氨基-2-(甲硫基)-5-亚硝基嘧啶-4-基)酰胺水合物 钾三氟[3-(苯基硫基)丙基]硼酸酯(1-) 邻甲苯基(对甲苯基)硫化物 避虫醇 连翘脂苷B 还原红 41 还原紫3 还原桃红R 达索尼兴 辛硫醚 辛-1,7-二炔-1-基(苯基)硫烷 西嗪草酮 萘,2-[(2,3-二甲基苯基)硫代]- 莫他哌那非 茴香硫醚 苯醌B 苯酰胺,N-(氨基亚氨基甲基)-4-[(2-甲基苯基)硫代]-3-(甲磺酰)-,盐酸盐 苯酰胺,N-(氨基亚氨基甲基)-4-[(2-氯苯基)硫代]-3-(甲磺酰)-,盐酸盐 苯酰胺,N-(氨基亚氨基甲基)-4-[(2,6-二氯苯基)硫代]-3-(甲磺酰)-,盐酸盐 苯酰胺,2-[(2-硝基苯基)硫代]- 苯酚,3-氯-4-[(4-硝基苯基)硫代]- 苯酚,3-(乙硫基)- 苯酚,3,5-二[(苯基硫代)甲基]- 苯胺,4-[5-溴-3-[4-(甲硫基)苯基]-2-噻嗯基]- 苯胺,3-氯-4-[(1-甲基-1H-咪唑-2-基)硫代]- 苯胺,2-[(2-吡啶基甲基)硫代]- 苯硫醚-D10 苯硫胍 苯硫基乙酸 苯硫代磺酸S-(三氯乙烯基)酯 苯甲醇,2,3,4,5,6-五氟-a-[(苯基硫代)甲基]-,(R)- 苯甲酸,3-[[2-[(二甲氨基)甲基]苯基]硫代]-,盐酸 苯甲胺,5-氟-2-((3-甲氧苯基)硫代)-N,N-二甲基-,盐酸 苯甲二硫酸,4-溴苯基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