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ert-butyl (4-((tert-butoxycarbonyl)(3-((tert-butoxycarbonyl)amino)propyl)amino)butyl)(3-(9,10-dimethyl-1,3-dioxo-1,3-dihydro-2H-dinaphtho[2,1-e:1',2'-g]isoindol-2-yl)propyl)carbamate | 1454581-96-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ert-butyl (4-((tert-butoxycarbonyl)(3-((tert-butoxycarbonyl)amino)propyl)amino)butyl)(3-(9,10-dimethyl-1,3-dioxo-1,3-dihydro-2H-dinaphtho[2,1-e:1',2'-g]isoindol-2-yl)propyl)carbamate
英文别名
——
tert-butyl (4-((tert-butoxycarbonyl)(3-((tert-butoxycarbonyl)amino)propyl)amino)butyl)(3-(9,10-dimethyl-1,3-dioxo-1,3-dihydro-2H-dinaphtho[2,1-e:1',2'-g]isoindol-2-yl)propyl)carbamate化学式
CAS
1454581-96-4
化学式
C51H64N4O8
mdl
——
分子量
861.091
InChiKey
IBRVGHFHDKPSP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1.07
  • 重原子数:
    63.0
  • 可旋转键数:
    13.0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7
  • 拓扑面积:
    134.79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8.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手性1,14-二甲基[5]]烯-精胺配体与B-和Z-DNA的对映选择性结合
    摘要:
    双链DNA在生理条件下采用右手B-DNA构象。同时,Z-DNA具有左旋螺旋结构,并且与右旋B-DNA处于平衡状态。我们最近报道说,双萘基马来酰亚胺-精胺结合物(1)在低盐浓度下能高效诱导B-Z-DNA的转变。还发现双萘基配体(1)自发转化为相应的[5]]烯衍生物(2)。因为[5] hel烯2可能潜在地是手性的,并且由于B-和Z-DNA的手性区分也很受关注,我们开始关注对映体纯的[5] hel烯-精胺结合物是否可以区分B-或Z-DNA的手性。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已经证明了[5] ic烯单元与精胺单元的缀合可以有效合成手性DNA结合配体。这些手性螺旋烯配体表现出对B-和Z-DNA的识别,其中(P)-3显示出对B-DNA和(M)-3的偏好用于Z-DNA。在这项研究中开发出的烯丙精胺配体的特征包括两点:阳离子亚精胺部分沿小沟的磷酸盐主链产生静电相互作用,而烯丙烯以末端堆积的方式形成复合物。此类结合模
    DOI:
    10.1016/j.bmc.2013.07.022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手性1,14-二甲基[5]]烯-精胺配体与B-和Z-DNA的对映选择性结合
    摘要:
    双链DNA在生理条件下采用右手B-DNA构象。同时,Z-DNA具有左旋螺旋结构,并且与右旋B-DNA处于平衡状态。我们最近报道说,双萘基马来酰亚胺-精胺结合物(1)在低盐浓度下能高效诱导B-Z-DNA的转变。还发现双萘基配体(1)自发转化为相应的[5]]烯衍生物(2)。因为[5] hel烯2可能潜在地是手性的,并且由于B-和Z-DNA的手性区分也很受关注,我们开始关注对映体纯的[5] hel烯-精胺结合物是否可以区分B-或Z-DNA的手性。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已经证明了[5] ic烯单元与精胺单元的缀合可以有效合成手性DNA结合配体。这些手性螺旋烯配体表现出对B-和Z-DNA的识别,其中(P)-3显示出对B-DNA和(M)-3的偏好用于Z-DNA。在这项研究中开发出的烯丙精胺配体的特征包括两点:阳离子亚精胺部分沿小沟的磷酸盐主链产生静电相互作用,而烯丙烯以末端堆积的方式形成复合物。此类结合模
    DOI:
    10.1016/j.bmc.2013.07.02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