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3-azido-13-oxo-3,6,9,15,18,21-hexaoxa-12-azatricosanoic acid | 1184946-91-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3-azido-13-oxo-3,6,9,15,18,21-hexaoxa-12-azatricosanoic acid
英文别名
——
23-azido-13-oxo-3,6,9,15,18,21-hexaoxa-12-azatricosanoic acid化学式
CAS
1184946-91-5
化学式
C16H30N4O9
mdl
——
分子量
422.436
InChiKey
ZQLGNWOIHBAUA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4
  • 重原子数:
    29.0
  • 可旋转键数:
    22.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8
  • 拓扑面积:
    170.54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9.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聚二乙炔合成中铜催化的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反应:“点击糖脂体”作为生物传感器特异性检测凝集素
    摘要:
    共轭二炔两亲系配体的超分子自组装光聚合可提供聚二乙炔(PDA)功能脂质体。与水溶液中的各种生物分析物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后,PDA表现出快速的比色转换。PDA纳米组件是出色的膜模拟物,它包括负责颜色过渡的ene-yne聚合物报告分子和负责选择性和特异性结合生物靶标的分子识别元件。这些比色生物传感器的制造中的瓶颈是嵌入有选择的识别元件的二炔单体的制备。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利用铜催化的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CuAAC)作为制备糖衣脂质体生物传感器的关键步骤。三乙炔的区域选择性点击连接N-(2-丙炔基)pentacosa-10,12-二乙酰胺(NPPCDAM)与各种甘露糖和乳糖束缚的叠氮化物在化学和区域选择性上提供了相应的1,2,3-三唑。将获得的二炔单体有效地掺入囊泡中,以提供功能性甘露糖和乳糖包被的糖脂质体。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光散射(DLS)和UV / Vis光谱对获得的基于P
    DOI:
    10.1002/chem.201002236
  • 作为产物:
    描述:
    11-叠氮基-3,6,9-三氧杂十一醇 在 Jones reagent 、 O-(benzotriazol-1-yl)-N,N,N',N'-tetramethyluronium tetrafluoroborate 、 N,N-二异丙基乙胺三苯基膦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 为溶剂, 生成 23-azido-13-oxo-3,6,9,15,18,21-hexaoxa-12-azatricosano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聚二乙炔合成中铜催化的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反应:“点击糖脂体”作为生物传感器特异性检测凝集素
    摘要:
    共轭二炔两亲系配体的超分子自组装光聚合可提供聚二乙炔(PDA)功能脂质体。与水溶液中的各种生物分析物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后,PDA表现出快速的比色转换。PDA纳米组件是出色的膜模拟物,它包括负责颜色过渡的ene-yne聚合物报告分子和负责选择性和特异性结合生物靶标的分子识别元件。这些比色生物传感器的制造中的瓶颈是嵌入有选择的识别元件的二炔单体的制备。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利用铜催化的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CuAAC)作为制备糖衣脂质体生物传感器的关键步骤。三乙炔的区域选择性点击连接N-(2-丙炔基)pentacosa-10,12-二乙酰胺(NPPCDAM)与各种甘露糖和乳糖束缚的叠氮化物在化学和区域选择性上提供了相应的1,2,3-三唑。将获得的二炔单体有效地掺入囊泡中,以提供功能性甘露糖和乳糖包被的糖脂质体。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光散射(DLS)和UV / Vis光谱对获得的基于P
    DOI:
    10.1002/chem.20100223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ailoring carbon nanotube surfaces with glyconanorings: new bionanomaterials with specific lectin affinity
    作者:Noureddine Khiar、Manuel Pernia Leal、Rachid Baati、Christine Ruhlmann、Charles Mioskowski、Patrick Schultz、Inmaculada Fernández
    DOI:10.1039/b904717d
    日期:——
    Remarkably stable, water-soluble glyconanoring-coated SWCNTs were prepared by self organization and photopolymerization of neutral diacetylene-based glycolipids on the nanotube surface; the nanoconstructs are able to engage in specific ligand–lectin interactions in a similar way to glycoconjugates on cell membranes.
    显著稳定的溶性糖纳米环涂层单壁碳纳米管(SWCNTs)是通过在纳米管表面自组装和光聚合中性二乙炔糖脂制备的;这些纳米结构能够以类似于细胞膜上糖偶联物的方式参与特定的配体-凝集素相互作用。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