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diphenoxy-2-propene | 199923-53-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diphenoxy-2-propene
英文别名
Benzene, 1,1'-[(1-methylene-1,2-ethanediyl)bis(oxy)]bis-;2-phenoxyprop-2-enoxybenzene
1,2-diphenoxy-2-propene化学式
CAS
199923-53-0
化学式
C15H14O2
mdl
——
分子量
226.275
InChiKey
NEALHFJGDWMJF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9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7
  • 拓扑面积:
    18.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甲基丙二酸二甲酯1,2-diphenoxy-2-propene 在 sodium hydride 、 四(三苯基膦)钯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7.08h, 以85%的产率得到methyl 2-(methylcarboxy)-2-methyl-4-phenoxypent-4-en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用钯催化控制乙烯基和烯丙基 C-X 键活化的化学选择性:基于 pKa 的电子开关
    摘要:
    已经证明,尽管反应机理不同,但相同的 Pd 催化剂可用于在多官能化烯烃结构单元上选择性地和可互换地实现烯丙基取代或乙烯基交叉偶联反应。这是通过改变烯丙基离去基团共轭酸的 pK(a) 同时保持乙烯基偶联伙伴恒定来实现的。在 2,3-dibromo-1-propene 的情况下,Pd 催化的烯丙基电离与丙二酸亲核试剂在交叉偶联所需的 Suzuki 反应组分的存在下选择性和定量地进行。相反,2-溴-1-(4-乙基苯氧基)-2-丙烯的溴化物可以选择性地交叉偶联而不激活烯丙基苯氧基取代基。在这两个反应中,可以使用相同的催化剂来完成序列,这通常涉及加热作为促进第二个更不情愿的反应的触发因素。介绍了证明这种可互换催化序列价值的机理考虑以及合成应用。
    DOI:
    10.1021/ja011508k
  • 作为产物:
    描述:
    2,3-二溴-1-丙烯苯酚 在 sodium hydride 、 四(三苯基膦)钯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6.0h, 以78%的产率得到1,2-diphenoxy-2-propene
    参考文献:
    名称:
    用钯催化控制乙烯基和烯丙基 C-X 键活化的化学选择性:基于 pKa 的电子开关
    摘要:
    已经证明,尽管反应机理不同,但相同的 Pd 催化剂可用于在多官能化烯烃结构单元上选择性地和可互换地实现烯丙基取代或乙烯基交叉偶联反应。这是通过改变烯丙基离去基团共轭酸的 pK(a) 同时保持乙烯基偶联伙伴恒定来实现的。在 2,3-dibromo-1-propene 的情况下,Pd 催化的烯丙基电离与丙二酸亲核试剂在交叉偶联所需的 Suzuki 反应组分的存在下选择性和定量地进行。相反,2-溴-1-(4-乙基苯氧基)-2-丙烯的溴化物可以选择性地交叉偶联而不激活烯丙基苯氧基取代基。在这两个反应中,可以使用相同的催化剂来完成序列,这通常涉及加热作为促进第二个更不情愿的反应的触发因素。介绍了证明这种可互换催化序列价值的机理考虑以及合成应用。
    DOI:
    10.1021/ja011508k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ew reactions involving palladacyclobutanes: The attack of phenoxide ion at the central carbon of both 1- and 2-bromo(π-allyl)palladium complexes
    作者:Michael G Organ、Michael Miller
    DOI:10.1016/s0040-4039(97)10252-0
    日期:1997.11
    Nucleophilic attack of phenoxide ion occurs primarily at the central carbon of halo-substituted (π-allyl)Pd complexes.
    盐离子的亲核攻击主要发生在卤素取代的(π-烯丙基)Pd配合物的中心碳上。
  • On the Regiochemistry of Nucleophilic Attack on 2-Halo π-Allyl Complexes. 4. The Effect of Silver Acetate and Nucleophile Concentrations in Competitive Nucleophilic Attack with Malonate and Phenoxide Nucleophiles
    作者:Michael G. Organ、Elena A. Arvanitis、Stephen J. Hynes
    DOI:10.1021/jo034119c
    日期:2003.5.1
    under Pd catalysis to generate the 2-bromo Pd-pi-allyl complex (triphenylphosphine ligand), which alkylates with malonate nucleophile at the terminal position. The presence of acetate ion in the reaction mixture results in some malonate attack being redirected to the central carbon. The acetate ion can come from the ionization of 1-acetoxy-2-bromo-2-propene or by the addition of silver acetate to the
    在Pd催化下将2,3-二-1-丙烯或其碳酸烯丙酯类似物电离,生成2-Pd-π-烯丙基络合物(三苯基膦配体),后者在末端位置与丙二酸亲核试剂烷基化。反应混合物中乙酸根离子的存在导致某些丙二酸的攻击被重定向到中心碳。乙酸根离子可以来自1-乙酰氧基-2--2-丙烯的电离或通过向反应混合物中添加乙酸银。向反应中添加盐离子也会引起相同的区域化学现象,尽管较硬的阴离子(如甲醇盐)不会发挥这种作用。
  • On the regiochemistry of nucleophilic attack on 2-halo π-allyl complexes. Part 3: The electronic effect of phenoxide ion and the ligand
    作者:Michael G. Organ、Elena A. Arvanitis、Stephen J. Hynes
    DOI:10.1016/s0040-4039(02)02183-4
    日期:2002.12
    2,3-Dibromo-1-propene was subjected to competitive attack by malonate and different phenoxide nucleophiles in the presence of Pd substituted with monodentate or bidentate ligands. The presence of phenoxide promotes central carbon attack on the initially-formed 2-bromo Pd-pi-allyl complex by malonate in the presence of mono or bidentate ligands on Pd. However, bidentate ligands on Pd disfavour the attack of phenoxide, either at the central position or the terminal position of either of the two pi-ally complexes formed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se di-additions. (C) 2002 Elsevier Scien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R)-3-(叔丁基)-4-(2,6-二异丙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2S,3R)-3-(叔丁基)-2-(二叔丁基膦基)-4-甲氧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R,2''R,3R,3''R)-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氟-3-异丙氧基苯基)三氟硼酸钾 (+)-6,6'-{[(1R,3R)-1,3-二甲基-1,3基]双(氧)}双[4,8-双(叔丁基)-2,10-二甲氧基-丙二醇 麦角甾烷-6-酮,2,3,22,23-四羟基-,(2a,3a,5a,22S,23S)- 鲁前列醇 顺式6-(对甲氧基苯基)-5-己烯酸 顺式-铂戊脒碘化物 顺式-四氢-2-苯氧基-N,N,N-三甲基-2H-吡喃-3-铵碘化物 顺式-4-甲氧基苯基1-丙烯基醚 顺式-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 顺式-1,3-二甲基-4-苯基-2-氮杂环丁酮 非那西丁杂质7 非那西丁杂质3 非那西丁杂质22 非那西丁杂质18 非那卡因 非布司他杂质37 非布司他杂质30 非布丙醇 雷诺嗪 阿达洛尔 阿达洛尔 阿莫噁酮 阿莫兰特 阿维西利 阿索卡诺 阿米维林 阿立酮 阿曲汀中间体3 阿普洛尔 阿普斯特杂质67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托西汀EP杂质A 阿托莫西汀杂质24 阿托莫西汀杂质10 阿托莫西汀EP杂质C 阿尼扎芬 阿利克仑中间体3 间苯胺氢氟乙酰氯 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 间苯二酚二异丙醇醚 间苯二酚二(2-羟乙基)醚 间苄氧基苯乙醇 间甲苯氧基乙酸肼 间甲苯氧基乙腈 间甲苯异氰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