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4-methoxyphenyl)(methyl)amino)butan-2-one | 1255789-29-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4-methoxyphenyl)(methyl)amino)butan-2-one
英文别名
4-(N-(4-methoxyphenyl)-N-methylamino)butan-2-one;4-(4-methoxy-N-methylanilino)butan-2-one
4-((4-methoxyphenyl)(methyl)amino)butan-2-one化学式
CAS
1255789-29-7
化学式
C12H17NO2
mdl
——
分子量
207.272
InChiKey
MTUINAAAGJQET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7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2
  • 拓扑面积:
    29.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3-丁烯-2-醇N-甲基-P-氨基苯甲醚氧气sodium acetate 、 palladium diacetate 、 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80.0 ℃ 、101.33 kPa 条件下, 以65%的产率得到4-((4-methoxyphenyl)(methyl)amino)buta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钯催化的氮杂杂环合成中烯丙醇与苯胺的好氧氧化偶联
    摘要:
    我们在本文中报道了烯丙醇与苯胺的空前和方便的Pd催化氧化偶联,以提供β-氨基酮,将其以一锅法转化为取代的喹啉。为独家偏好ň烷基化过ñ与文献报道的方法相比,烯丙基化使这种方法具有独特性。详细的机械研究表明,共轭添加途径是烯丙基胺化途径中最主要的途径。本方法的显着方面是在该方法中使用容易获得的,稳定的烯丙醇和分子氧作为末端氧化剂,从而消除了对不稳定和昂贵的烯酮的需求。此外,我们通过分子内α-芳基化方法和一锅多米诺法研究了β-氨基酮的合成效用,从而提供了快速获得二氢吲哚和喹啉的途径。
    DOI:
    10.1021/acs.joc.8b0028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pper-Catalyzed Cross 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Reactions of Tertiary Amines with Ketones or Indoles
    作者:Fei Yang、Jian Li、Jin Xie、Zhi-Zhen Huang
    DOI:10.1021/ol102252n
    日期:2010.11.19
    A novel cross 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CDC) reaction of N,N-dimethylanilines with methyl ketones by cooperative copper and aminocatalysis has been developed, which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beta-arylamino ketones in 42-73% yields. Moreover, the copper-catalyzed alkylation of free (NH) indoles with N,N-dimethylanilines via CDC reaction is also presented, affording alkylated indoles in 52-78% yields.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R)-3-(叔丁基)-4-(2,6-二异丙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2S,3R)-3-(叔丁基)-2-(二叔丁基膦基)-4-甲氧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R,2''R,3R,3''R)-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氟-3-异丙氧基苯基)三氟硼酸钾 (+)-6,6'-{[(1R,3R)-1,3-二甲基-1,3基]双(氧)}双[4,8-双(叔丁基)-2,10-二甲氧基-丙二醇 麦角甾烷-6-酮,2,3,22,23-四羟基-,(2a,3a,5a,22S,23S)- 鲁前列醇 顺式6-(对甲氧基苯基)-5-己烯酸 顺式-铂戊脒碘化物 顺式-四氢-2-苯氧基-N,N,N-三甲基-2H-吡喃-3-铵碘化物 顺式-4-甲氧基苯基1-丙烯基醚 顺式-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 顺式-1,3-二甲基-4-苯基-2-氮杂环丁酮 非那西丁杂质7 非那西丁杂质3 非那西丁杂质22 非那西丁杂质18 非那卡因 非布司他杂质37 非布司他杂质30 非布丙醇 雷诺嗪 阿达洛尔 阿达洛尔 阿莫噁酮 阿莫兰特 阿维西利 阿索卡诺 阿米维林 阿立酮 阿曲汀中间体3 阿普洛尔 阿普斯特杂质67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托西汀EP杂质A 阿托莫西汀杂质24 阿托莫西汀杂质10 阿托莫西汀EP杂质C 阿尼扎芬 阿利克仑中间体3 间苯胺氢氟乙酰氯 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 间苯二酚二异丙醇醚 间苯二酚二(2-羟乙基)醚 间苄氧基苯乙醇 间甲苯氧基乙酸肼 间甲苯氧基乙腈 间甲苯异氰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