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1-ethylpropyl)-N'-[(1S)-(2,5-dibromo-4-(2-ethylhexyloxy)phenoxymethyl)-3-methylbutyl]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lic bisimide | 781650-76-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1-ethylpropyl)-N'-[(1S)-(2,5-dibromo-4-(2-ethylhexyloxy)phenoxymethyl)-3-methylbutyl]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lic bisimide
英文别名
——
N-(1-ethylpropyl)-N'-[(1S)-(2,5-dibromo-4-(2-ethylhexyloxy)phenoxymethyl)-3-methylbutyl]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lic bisimide化学式
CAS
781650-76-8
化学式
C49H50Br2N2O6
mdl
——
分子量
922.754
InChiKey
OQAYOICBJDTFNP-ACEFPKFP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2.73
  • 重原子数:
    59.0
  • 可旋转键数:
    16.0
  • 环数:
    8.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9
  • 拓扑面积:
    93.22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6.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供体-受体聚合物:共轭的低聚对苯撑亚乙烯基的主链,带有悬挂的per双酰亚胺。
    摘要:
    通过使用Suzuki交叉偶联聚合反应,已合成了两种新的供体-受体共聚物,它们由对映体纯的低聚对苯撑亚乙烯基主链与悬挂的per双酰亚胺组成。吸收和圆二色性光谱显示,即使在高温下,主链中供体的过渡偶极矩与共聚物的悬空受体部分也以螺旋取向偶联并成螺旋取向。两个生色团的强烈荧光猝灭表明在供体或受体光激发后有效的光诱导电荷转移。用飞秒和近稳态光致吸收光谱法详细研究了电荷分离态的形成和复合动力学。激发后1 ps内形成电荷分离状态,并且在溶液和固态下均以45-60 ps的时间常数发生重组。这些光学特性表明富电子供体链和悬挂的贫电子受体发色团之间的距离短且有明显的相互作用。
    DOI:
    10.1002/chem.20040009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