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4′-bis(chloromethyl)-2,2′-bipyridyl | 215116-42-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4′-bis(chloromethyl)-2,2′-bipyridyl
英文别名
5,5'-bis(chloromethyl)-2,2'-bipyridine;5,5'-bischloromethyl-2,2'-bipyridine;5,5'-dichloromethyl-2,2'-bipyridine;5-(chloromethyl)-2-[5-(chloromethyl)pyridin-2-yl]pyridine
4,4′-bis(chloromethyl)-2,2′-bipyridyl化学式
CAS
215116-42-0
化学式
C12H10Cl2N2
mdl
——
分子量
253.131
InChiKey
DRWMYQDDPNWMS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13.1±45.0 °C(Predicted)
  • 密度:
    1.287±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3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7
  • 拓扑面积:
    25.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4′-bis(chloromethyl)-2,2′-bipyridyllithium chlorid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36.0h, 生成 [Ru(L2)2Cl2]Cl4
    参考文献:
    名称:
    聚阳离子 Ru(II) 发光体:合成、光物理学及其在静电驱动镧系元素发光敏化中的应用
    摘要:
    通过改变阳离子电荷程度的方式合成了一系列光致发光Ru(II)聚吡啶配合物。使用基于使用N-甲基咪唑鎓基团在 5-或 5,5'-位单官能化或双官能化的 2,2'-联吡啶 (bipy) 的两个配体系统(L1 和 L2)。因此,所得的Ru(II)物质带有基于[Ru(bipy) 3 ] 2+核心的+3、+4、+6和+8复合部分。使用 XRD 对四阳​​离子 [Ru(bipy) 2 ( L2 )][PF 6 ] 4进行了表征,揭示了两个抗衡阴离子和阳离子单元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发现配合物的基态特征与母体非功能化[Ru(bipy) 3 ] 2+配合物的基态特征非常相似。相反,激发态特性会产生发射最大值的变化,包括四阳离子复合物的3 MLCT 谱带的红移 44 nm;有趣的是,总电荷进一步增加到+6和+8会在3 MLCT带中产生低变色偏移。支持 DFT 计算表明,发射行为的趋势可能部分归因于 LUMO
    DOI:
    10.1021/acs.inorgchem.3c02352
  • 作为产物:
    描述:
    5 5'-二甲基-2,2'-二吡啶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potassium permanganate氯化亚砜硫酸 作用下, 以 乙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60.0h, 生成 4,4′-bis(chloromethyl)-2,2′-bipyridyl
    参考文献:
    名称:
    聚阳离子 Ru(II) 发光体:合成、光物理学及其在静电驱动镧系元素发光敏化中的应用
    摘要:
    通过改变阳离子电荷程度的方式合成了一系列光致发光Ru(II)聚吡啶配合物。使用基于使用N-甲基咪唑鎓基团在 5-或 5,5'-位单官能化或双官能化的 2,2'-联吡啶 (bipy) 的两个配体系统(L1 和 L2)。因此,所得的Ru(II)物质带有基于[Ru(bipy) 3 ] 2+核心的+3、+4、+6和+8复合部分。使用 XRD 对四阳​​离子 [Ru(bipy) 2 ( L2 )][PF 6 ] 4进行了表征,揭示了两个抗衡阴离子和阳离子单元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发现配合物的基态特征与母体非功能化[Ru(bipy) 3 ] 2+配合物的基态特征非常相似。相反,激发态特性会产生发射最大值的变化,包括四阳离子复合物的3 MLCT 谱带的红移 44 nm;有趣的是,总电荷进一步增加到+6和+8会在3 MLCT带中产生低变色偏移。支持 DFT 计算表明,发射行为的趋势可能部分归因于 LUMO
    DOI:
    10.1021/acs.inorgchem.3c0235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ron and cobalt complexes of 5,5′-di(methylene-N-aminoacidyl)-2,2′-bipyridyl ligands: ligand design for diastereoselectivity and anion binding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ESI) available: 1H NMR spectrum of [Co(1)3]3+ as a function of pH; 2D NOESY 1H NMR spectrum of [Co(1)3Cl2]+; 2D ROESY 1H NMR spectrum of [Co(1)3]3+. See http://www.rsc.org/suppdata/dt/b2/b208934c/
    作者:Shane G. Telfer、Gérald Bernardinelli、Alan F. Williams
    DOI:10.1039/b208934c
    日期:2003.1.29
    The syntheses and coordination chemistry of 5,5′-di(methylene-N-aminoacidyl)-2,2′-bipyridyl ligands, where the amino acid is valine (1) or alanine (2), are presented. Complexes [M(1)3]n+, where M = Co(II), Co(III) and Fe(II), form diastereoselectively when the amine group of the amino acid arm is protonated. At higher pH the diastereoselectivity drops significantly. The solid state structure of [C
    5,5'-二(亚甲基-N-氨基酸基)-2,2'-联吡啶的合成与配位化学配体,其中 氨基酸 是 缬酸(1)或丙酸(2),介绍。配合物[M(1)3 ] n +,其中M = Co(II),Co(III)和Fe(II),当基上的胺基形成非对映选择性。氨基酸手臂被质子化了。在较高的pH下,非对映选择性显着下降。[Co III(1 H 2)3 ] Cl 2(ClO 4)7的固态结构由下式确定:X射线晶体学。发现有两个氯离子氨基酸通过静电引力和氢键合到质子化的复合物的手臂胺族,如先前对于Fe(II)配合物所见。在溶液中未检测到阴离子结合,但配合物[Fe II(1 H 2)2(1 H)] 7+和[Co III(1 H 2)3 ] 9+结合具有固定常数的CD 3 OD中的氯离子。分别由60(4)和24(2)M -1决定1 H NMR光谱。 1 H NMR光谱 暗示了构象的相当大的构象变化 配体氯离子结合时的侧臂。配合物[Fe
  • Complexes of 5,5′-aminoacido-substituted 2,2′-bipyridyl ligands: control of diastereoselectivity with a pH switch and a chloride-responsive combinatorial library
    作者:Shane G. Telfer、Xiao-Juan Yang、Alan F. Williams
    DOI:10.1039/b315232d
    日期:——
    Delta-[M(II)(5H2)3]8+ with a d.e. of 100%. This high diastereoselectivity can be reversed by the addition of base i.e. the diastereoselectivity can be controlled by the pH. Delta-[Fe(5H2)3]8+ was found to bind chloride ions in CD3OD-CD3CN (6:1) with a binding constant of 260 M(-1). [Co(II)(5)3]2+ can be oxidised to Delta-[Co(III)(5H2)3]9+. Formation constants for both [Co(II)(5)3]2+ and [Co(II)(5H2)3]8+
    提出了一种新的手性配体2,2'-联吡啶在5和5'位置被N-甲基-L-缬氨酸甲酯(5)取代的合成和配位化学配体容易形成络合物[M(5)3] 2+,其中M = CH(3)中的Co(II)和Fe(II),并且络合反应是对映体选择性稍高的非对映体(约= 20%),有利于δ非对映异构体。向这些络合物[M(II)(5)3] 2+中添加六当量的HCl,可形成δ-[M(II)(5H2)3] 8+,其de值为100%。这种高非对映选择性可以通过添加碱来逆转,即非对映选择性可以通过pH值控制。发现Delta- [Fe(5H2)3] 8+以260 M(-1)的结合常数结合CD3OD-CD3CN(6:1)中的氯离子。[Co(II)(5)3] 2+可被氧化为Delta- [Co(III)(5H2)3] 9+。通过分光光度滴定获得[Co(II)(5)3] 2+和[Co(II)(5H2)3] 8+在乙腈中的形成常数。在前一种情况下,稳定常数log
  • Diastereospecific synthesis of amino-acid substituted 2,2′-bipyridyl complexes
    作者:Shane G. Telfer、Alan F. Williams、Gérald Bernardinelli
    DOI:10.1039/b104520m
    日期:——
    The L-valine substituted 2,2-bipyridyl ligand 1 forms Δ-M(1)3 (M = FeII, CoII, CoIII) complexes diastereospecifically, with the L-valinate arms forming a chiral anion-binding pocket in the solid state.
    L-缬氨酸取代的 2,2'-联吡啶配体 1 非对映特异性形成 Δ-M(1)3 (M = FeII, CoII, CoIII) 配合物,L-缬氨酸臂在固态下形成手性阴离子结合袋.
  • Lindner, Ekkehard; Veigel, Robert; Ortner, Kirstin, European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2000, # 5, p. 959 - 969
    作者:Lindner, Ekkehard、Veigel, Robert、Ortner, Kirstin、Nachtigal, Christiane、Steimann, Manfred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S)-氨氯地平-d4 (R,S)-可替宁N-氧化物-甲基-d3 (R)-(+)-2,2'',6,6''-四甲氧基-4,4''-双(二苯基膦基)-3,3''-联吡啶(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N'-亚硝基尼古丁 (R)-DRF053二盐酸盐 (5E)-5-[(2,5-二甲基-1-吡啶-3-基-吡咯-3-基)亚甲基]-2-亚磺酰基-1,3-噻唑烷-4-酮 (5-溴-3-吡啶基)[4-(1-吡咯烷基)-1-哌啶基]甲酮 (5-氨基-6-氰基-7-甲基[1,2]噻唑并[4,5-b]吡啶-3-甲酰胺) (2S,2'S)-(-)-[N,N'-双(2-吡啶基甲基]-2,2'-联吡咯烷双(乙腈)铁(II)六氟锑酸盐 (2S)-2-[[[9-丙-2-基-6-[(4-吡啶-2-基苯基)甲基氨基]嘌呤-2-基]氨基]丁-1-醇 (2R,2''R)-(+)-[N,N''-双(2-吡啶基甲基)]-2,2''-联吡咯烷四盐酸盐 (1'R,2'S)-尼古丁1,1'-Di-N-氧化物 黄色素-37 麦斯明-D4 麦司明 麝香吡啶 鲁非罗尼 鲁卡他胺 高氯酸N-甲基甲基吡啶正离子 高氯酸,吡啶 高奎宁酸 马来酸溴苯那敏 马来酸氯苯那敏-D6 马来酸左氨氯地平 顺式-双(异硫氰基)(2,2'-联吡啶基-4,4'-二羧基)(4,4'-二-壬基-2'-联吡啶基)钌(II) 顺式-二氯二(4-氯吡啶)铂 顺式-二(2,2'-联吡啶)二氯铬氯化物 顺式-1-(4-甲氧基苄基)-3-羟基-5-(3-吡啶)-2-吡咯烷酮 顺-双(2,2-二吡啶)二氯化钌(II) 水合物 顺-双(2,2'-二吡啶基)二氯化钌(II)二水合物 顺-二氯二(吡啶)铂(II) 顺-二(2,2'-联吡啶)二氯化钌(II)二水合物 韦德伊斯试剂 非那吡啶 非洛地平杂质C 非洛地平 非戈替尼 非布索坦杂质66 非尼拉朵 非尼拉敏 雷索替丁 阿雷地平 阿瑞洛莫 阿扎那韦中间体 阿培利司N-6 阿伐曲波帕杂质40 间硝苯地平 间-硝苯地平 镉,二碘四(4-甲基吡啶)- 锌,二溴二[4-吡啶羧硫代酸(2-吡啶基亚甲基)酰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