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441293-02-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441293-02-3
化学式
C11H14FN3O5S
mdl
——
分子量
319.314
InChiKey
RMIZHSQBGLTLRR-ZETCQYMH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0
  • 重原子数:
    21.0
  • 可旋转键数:
    7.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5
  • 拓扑面积:
    121.26
  • 氢给体数:
    3.0
  • 氢受体数:
    6.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0S)-20-O-glycyl-camptothecin trifluoroacetate1-羟基苯并三唑盐酸-N-乙基-Nˊ-(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N,N-二异丙基乙胺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6.5h, 以68%的产率得到[(19S)-19-ethyl-14,18-dioxo-17-oxa-3,13-diazapentacyclo[11.8.0.02,11.04,9.015,20]henicosa-1(21),2,4,6,8,10,15(20)-heptaen-19-yl] 2-[[(2S)-2-[[2-(5-fluoro-2,4-dioxopyrimidin-1-yl)acetyl]amino]-4-methylsulfanylbutanoyl]amino]acet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喜树碱和5-氟尿嘧啶新型共轭物作为细胞毒剂的合成及生物学评价
    摘要:
    首先合成了一系列喜树碱和5-氟尿嘧啶的新型结合物,研究了它们对两种人肿瘤细胞系(SGC-7901和A-549)的细胞毒活性以及体外药代动力学测定内酯的稳定性。在这些化合物中,大多数测试的结合物显示出与2相当或更好的细胞毒活性,但与1相比,效力更弱。特别是,结合物10b和10d对A-549具有高活性,IC50值分别为0.45和0.38 µmol L-1。同样,对代表化合物10b的内酯水平进行的体外药代动力学测定表明,与它们的母体化合物1相比,其内酯形式在人和小鼠血浆中的生物寿命显着增加。然后将定量构效关系(QSAR)方法用于开发线性模型,以预测这些尚未合成或未经实验测试的衍生物的细胞毒活性。此外,分子对接用于阐明这些衍生物与人DNA拓扑异构酶I的结合方式。在这些衍生物及其受体之间观察到重要的氢键相互作用。分子建模和QSAR研究的结果可指导具有更高抗肿瘤活性的新型缀合物的设计。在这些衍生物及其
    DOI:
    10.1590/s0103-50532011000200017
  • 作为产物:
    描述:
    2,4-二氧代-5-氟-3,4-二氢-1(2H)-嘧啶乙酸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喜树碱和5-氟尿嘧啶新型共轭物作为细胞毒剂的合成及生物学评价
    摘要:
    首先合成了一系列喜树碱和5-氟尿嘧啶的新型结合物,研究了它们对两种人肿瘤细胞系(SGC-7901和A-549)的细胞毒活性以及体外药代动力学测定内酯的稳定性。在这些化合物中,大多数测试的结合物显示出与2相当或更好的细胞毒活性,但与1相比,效力更弱。特别是,结合物10b和10d对A-549具有高活性,IC50值分别为0.45和0.38 µmol L-1。同样,对代表化合物10b的内酯水平进行的体外药代动力学测定表明,与它们的母体化合物1相比,其内酯形式在人和小鼠血浆中的生物寿命显着增加。然后将定量构效关系(QSAR)方法用于开发线性模型,以预测这些尚未合成或未经实验测试的衍生物的细胞毒活性。此外,分子对接用于阐明这些衍生物与人DNA拓扑异构酶I的结合方式。在这些衍生物及其受体之间观察到重要的氢键相互作用。分子建模和QSAR研究的结果可指导具有更高抗肿瘤活性的新型缀合物的设计。在这些衍生物及其
    DOI:
    10.1590/s0103-5053201100020001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conjugates of deoxypodophyllotoxin and 5-FU as inducer of caspase-3 and -7
    作者:Wen-Ting Huang、Jie Liu、Jian-Fei Liu、Ling Hui、Yi-Lan Ding、Shi-Wu Chen
    DOI:10.1016/j.ejmech.2011.12.005
    日期:2012.3
    In order to generate compounds with superior antitumor activity and reduced toxicity, a series of conjugates of deoxypodophyllotoxin and 5-FU were synthesized by coupling 4'-demethyl-4-dexoypodophyllotoxin with N-(5-fluorouracil-N-1-ly acetic)- amino acids (or 5-fluorouracil-N-1-ly acetic acid). The cytotoxic activity of these compounds against four human cancer cell lines (HL-60, A-549, HeLa and SiHa) were evaluated, an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se compounds were more potent in terms of cytotoxicity than either parent compound DPT or anticancer drug VP-16 and 5-FU. In addition, we found that 14d induced cell cycle arrest in the G2/M phase accompanied by apoptosis in A-549 cells, and 14d activated caspase-3 and -7.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caspase-mediated pathways are involved in 14d induced apoptosis. (C) 2011 Elsevier Masson SAS. All rights reserved.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