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夫定不同于LAM 和阿德福韦的作用机制。因其在3′位上有羟基,形成了三磷酸酯形式(L-FM AU-TP),结合在活性部位后诱导聚合酶构象发生变化,从而阻止病毒DNA链的顺利合成。
生物活性Clevudine 是一种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乙型肝炎。
靶点Target | Value |
---|---|
RNA 聚合酶 | |
DNA 聚合酶 |
在HepG22.2.15 细胞中,Clevudine 展现出有效的抗HBV活性(EC50为0.1 μM),同时也是一种抗EB病毒的药物。该化合物对多种细胞系,包括MT2、CEM、H1和HepG22.2.15及骨髓祖细胞表现出较低的细胞毒性。Clevudine在细胞中由胸苷激酶以及脱氧胞苷激酶代谢为磷酸形式,并进一步转化为二磷酸和三磷酸。Clevudine被证实对病毒DNA合成具有特异性作用,其三磷酸形式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HBV DNA的合成,而不被掺入到DNA或引起链终止。Clevudine导致这些类似物的二磷酸和三磷酸代谢物水平增加,且单磷酸(L-FMAUMP)是D-异构体的一种较弱配体。在细胞培养中,Clevudine容易通过磷酸化作用转化为5'-三磷酸形式化合物,这与其作用机制密切相关。
体内研究在土拨鼠模型中,Clevudine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延迟了病毒复发,并减少了共价闭合环状DNA的损失。Clevudine(10 mg/kg,腹腔注射)与Emtricitabine(30 mg/kg,腹腔注射)联用显著抑制了土拨鼠中的病毒复制,血清WHV DNA下降了4个数量级。在WHV感染的土拨鼠中,Clevudine与Emtricitabine联用导致肝脏和血液中持久且有效的抗嗜肝病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