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4-oxo-2-propylquinazolin-3(4H)-yl]benzoic acid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4-oxo-2-propylquinazolin-3(4H)-yl]benzoic acid
英文别名
4-(4-oxo-2-propylquinazolin-3(4H)-yl)benzoic acid;4-(4-oxo-2-propylquinazolin-3-yl)benzoic acid
4-[4-oxo-2-propylquinazolin-3(4H)-yl]benzoic acid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8H16N2O3
mdl
——
分子量
308.337
InChiKey
YGLNAHYGXYDDT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7
  • 拓扑面积:
    70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4-二甲氧基苯甲醛4-[4-oxo-2-propylquinazolin-3(4H)-yl]benzoic acid溶剂黄146 为溶剂, 反应 10.0h, 以54%的产率得到4-{2-{1-[(3,4-dimethoxyphenyl)methylidene]propyl}-4-oxoquinazolin-3(4H)-yl}benzo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2,3-二取代喹唑啉-4(3H)-酮系列化合物的合成,是相应4H-3,1-苯并恶嗪-4-酮在C(2)处的亲核攻击产物。
    摘要:
    通过亲核攻击相应关键起始原料2-丙基-4 H -3,1-苯并恶嗪-4-的C(2)合成了一系列新的2,3-二取代的喹唑啉-4(3 H)-one衍生物。一(方案2)。进行该反应经由脒鎓盐的形成(方案3),而不是通过一个Ñ -acylanthranilimide。FT-IR,1 H-NMR和质谱等物理和光谱数据阐明了所制备化合物的结构。
    DOI:
    10.1002/hlca.201000230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2,3-二取代喹唑啉-4(3H)-酮系列化合物的合成,是相应4H-3,1-苯并恶嗪-4-酮在C(2)处的亲核攻击产物。
    摘要:
    通过亲核攻击相应关键起始原料2-丙基-4 H -3,1-苯并恶嗪-4-的C(2)合成了一系列新的2,3-二取代的喹唑啉-4(3 H)-one衍生物。一(方案2)。进行该反应经由脒鎓盐的形成(方案3),而不是通过一个Ñ -acylanthranilimide。FT-IR,1 H-NMR和质谱等物理和光谱数据阐明了所制备化合物的结构。
    DOI:
    10.1002/hlca.20100023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akino; Suzuki; Nakanishi, Synlett, 2000, # 11, p. 1670 - 1672
    作者:Makino、Suzuki、Nakanishi、Tsuji
    DOI:——
    日期:——
  • Synthesis of a Novel Series of 2,3-Disubstituted Quinazolin-4(3H)-ones as a Product of a Nucleophilic Attack at C(2) of the Corresponding 4H-3,1-Benzoxazin-4-one
    作者:Mahr A. El-Hashash、Yaser A. El-Badry
    DOI:10.1002/hlca.201000230
    日期:2011.3
    A new series of 2,3‐disubstituted quinazolin‐4(3H)‐one derivatives was synthesized by nucleophilic attack at C(2) of the corresponding key starting material 2‐propyl‐4H‐3,1‐benzoxazin‐4‐one (Scheme 2). The reaction proceeded via amidinium salt formation (Scheme 3) rather than via an N‐acylanthranilimide. The structure of the prepared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by physical and spectral data like FT‐IR
    通过亲核攻击相应关键起始原料2-丙基-4 H -3,1-苯并恶嗪-4-的C(2)合成了一系列新的2,3-二取代的喹唑啉-4(3 H)-one衍生物。一(方案2)。进行该反应经由脒鎓盐的形成(方案3),而不是通过一个Ñ -acylanthranilimide。FT-IR,1 H-NMR和质谱等物理和光谱数据阐明了所制备化合物的结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