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4-fluorobenzyl)-4-(phenoxymethyl)-1H-1,2,3-triazole | 1272675-48-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4-fluorobenzyl)-4-(phenoxymethyl)-1H-1,2,3-triazole
英文别名
1-[(4-Fluorophenyl)methyl]-4-(phenoxymethyl)triazole
1-(4-fluorobenzyl)-4-(phenoxymethyl)-1H-1,2,3-triazole化学式
CAS
1272675-48-5
化学式
C16H14FN3O
mdl
——
分子量
283.305
InChiKey
RTJGBBWYXVTMS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2
  • 拓扑面积:
    39.9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在浸入1 M HCl的API 5L X52钢上对苯酚和苯酚衍生的三唑(BPT)进行电化学评估†
    摘要:
    苯酚三唑的腐蚀抑制作用是通过电化学阻抗和电位动力学极化方法用几种卤素进行测试的。我们观察到1,2,3-三唑环在化学结构中的重要性,因为在低浓度下使用不同的卤素可以获得显着的抑制效率(η)> 90%。根据Langmuir模型,这些化合物具有物理吸附型吸附过程。对于长时间的浸没,有机抑制剂BPTI在η浸没504小时的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防腐性能> 80%。此外,流体动力学条件证明有机分子经历了与所采用的不同旋转速度有关的解吸过程。最后,通过SEM证明,当以50ppm使用BPTI抑制剂时,腐蚀速度降低。
    DOI:
    10.1039/c6ra09832k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fficient Multicomponent Synthesis of Mono-, Bis-, and Tris-1,2,3-triazoles Supported by Hydroxybenzene Scaffolds
    作者:Guillermo Negrón-Silva、Daniel Mendoza-Espinosa、Leticia Lomas-Romero、Atilano Gutiérrez-Carrillo、Delia Soto-Castro
    DOI:10.1055/s-0033-1339376
    日期:——
    present methodology could be useful for the building up of multi-triazole libraries easily tunable with donor or attractor functional groups. A versatile one-pot synthesis of a series of mono-, bis- and tris-1,2,3-triazoles supported by commercially available hydroxybenzene scaffolds has been developed employing click chemistry. The multicomponent copper(I)-catalyzed 1,3-dipolar cycloaddition of sodium azide
    摘要 利用点击化学,已经开发了一种通用的一锅法合成的一系列由市售羟苯支架支撑的单,双和三,1,2-3-三唑。多组分(I)催化的叠氮,炔丙基和对位取代的苄基衍生物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生成N-具有几个给电子或吸电子基团的苄基官能化三唑。尽管制备了高度取代的分子,但提供良好收率的反应条件包括室温,在16至24小时之间振荡的时间以及5-10 mol%的催化剂负载量。本方法学对于建立容易与供体或吸引子官能团调节的多三唑库可能是有用的。 利用点击化学,已经开发了一种通用的一锅法合成的一系列由市售羟苯支架支撑的单,双和三,1,2-3-三唑。多组分(I)催化的叠氮,炔丙基和对位取代的苄基衍生物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生成N-具有几个给电子或吸电子基团的苄基官能化三唑。尽管制备了高度取代的分子,但提供良好收率的反应条件包括室温,在16至24小时之间振荡的时间以及5-10 mol%的催化剂
  • Hyperbranched polyethylenimine-supported copper(II) ions as a macroliganted homogenous catalyst for strict click reactions of azides and alkynes in water
    作者:Hicham Ben El Ayouchia、Hamid ElMouli、Lahoucine Bahsis、Hafid Anane、Rachid Laamari、Carlos J. Gómez-García、Miguel Julve、Salah-Eddine Stiriba
    DOI:10.1016/j.jorganchem.2019.120881
    日期:2019.10
    Loading hyperbranched polyethylenimine (PEI) with copper(II) ions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a new water-soluble metallodendritic polymer Cu(II)-PEI that has been found to effectively catalyze the clickable azide-alkyne [3 + 2] cycloaddition reactions in water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in the lack of any external reducing agent. A positive dendritic effect on the catalyst activity was observed in the
    (II)离子负载超支化聚乙烯亚胺(PEI)导致形成新的溶性属树枝状聚合物Cu(II)-PEI,该聚合物可有效催化可点击的叠氮化物-炔烃[3 + 2]环加成反应在没有任何外部还原剂的情况下在环境条件下加。在1,2,3-三唑的咔哒声中,通过降低原位(II)的还原电位可观察到对催化剂活性的正树枝状作用催化活性物质(I)的生成。反应直接进行,以区域选择性方式得到相应的1,4-二取代-1,2,3-三唑生物。预催化剂Cu(II)-PEI易于回收,可重复使用最多十次,但催化活性却降低了。
  • Heterogeneous Catalytic Reactions “On Water” by Using Stable Polymeric Alkynylcopper(I) Pre-Catalysts: Alkyne/Azide Cycloaddition Reactions
    作者:Benjamin R. Buckley、Sandra E. Dann、Harry Heaney、Emma C. Stubbs
    DOI:10.1002/ejoc.201001326
    日期:2011.2
    Dinuclear alkynylcopper(I) complexes have been found to be the active pre-catalysts in copper-catalysed cycloaddition of azides and terminal alkynes (CuAAC). These copper(I) ladderane polymers are used in “on water” CuAAC reactions, with loadings as low as 1 mol-%.
    已发现双核炔基 (I) 配合物是催化叠氮化物和末端炔烃 (CuAAC) 环加成反应的活性预催化剂。这些 (I) 梯烷聚合物用于“上”CuAAC 反应,负载量低至 1 mol-%。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R)-3-(叔丁基)-4-(2,6-二异丙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2S,3R)-3-(叔丁基)-2-(二叔丁基膦基)-4-甲氧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R,2''R,3R,3''R)-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氟-3-异丙氧基苯基)三氟硼酸钾 (+)-6,6'-{[(1R,3R)-1,3-二甲基-1,3基]双(氧)}双[4,8-双(叔丁基)-2,10-二甲氧基-丙二醇 麦角甾烷-6-酮,2,3,22,23-四羟基-,(2a,3a,5a,22S,23S)- 鲁前列醇 顺式6-(对甲氧基苯基)-5-己烯酸 顺式-铂戊脒碘化物 顺式-四氢-2-苯氧基-N,N,N-三甲基-2H-吡喃-3-铵碘化物 顺式-4-甲氧基苯基1-丙烯基醚 顺式-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 顺式-1,3-二甲基-4-苯基-2-氮杂环丁酮 非那西丁杂质7 非那西丁杂质3 非那西丁杂质22 非那西丁杂质18 非那卡因 非布司他杂质37 非布司他杂质30 非布丙醇 雷诺嗪 阿达洛尔 阿达洛尔 阿莫噁酮 阿莫兰特 阿维西利 阿索卡诺 阿米维林 阿立酮 阿曲汀中间体3 阿普洛尔 阿普斯特杂质67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托西汀EP杂质A 阿托莫西汀杂质24 阿托莫西汀杂质10 阿托莫西汀EP杂质C 阿尼扎芬 阿利克仑中间体3 间苯胺氢氟乙酰氯 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 间苯二酚二异丙醇醚 间苯二酚二(2-羟乙基)醚 间苄氧基苯乙醇 间甲苯氧基乙酸肼 间甲苯氧基乙腈 间甲苯异氰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