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etrahydro-4-[3-(4-fluorophenyl)-thio]phenyl-2H-pyran-4-carboxamide | 329025-21-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etrahydro-4-[3-(4-fluorophenyl)-thio]phenyl-2H-pyran-4-carboxamide
英文别名
4-{3-[(4-Fluorophenyl)sulfanyl]phenyl}oxane-4-carboxamide;4-[3-(4-fluorophenyl)sulfanylphenyl]oxane-4-carboxamide
tetrahydro-4-[3-(4-fluorophenyl)-thio]phenyl-2H-pyran-4-carboxamide化学式
CAS
329025-21-0
化学式
C18H18FNO2S
mdl
——
分子量
331.411
InChiKey
MZMHGHIHTKGHTL-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75-178 °C
  • 沸点:
    560.8±50.0 °C(Predicted)
  • 密度:
    1.29±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1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8
  • 拓扑面积:
    77.6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tetrahydro-4-[3-(4-fluorophenyl)-thio]phenyl-2H-pyran-4-carboxamide 在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正丁醇 为溶剂, 反应 7.0h, 以13%的产率得到tetrahydro-4-[3-(4-fluorophenyl)thio]phenyl-2H-pyran-4-carboxyl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开发用于四氢-4- [3- [4- [4-(2-甲基-1 H-咪唑-1-基)苯基]硫代]苯基-的碳-硫键形成的Migita反应新变体的开发2 H-吡喃-4-羧酰胺
    摘要:
    探索了使用改良的Migita反应条件形成钯催化的碳-硫键,并将其应用于前抗哮喘候选药物四氢-4- [3- [4-(2-甲基-1 H-咪唑-1-基] )苯基]硫基]苯基-2 H-吡喃-4-羧酰胺(5)。该反应已发展为硫代芳基卤化物交叉偶联的一般方法,并且是用于合成关键中间体四氢-4- [3-(4-氟苯基)硫代]苯基-2 H-吡喃-4的具体实例。-羧酰胺(6)被大规模证明可提供5的II期临床供应。多步I相工艺和两步II相工艺的比较表明,与从普通原料(1)到API 5的键形成步骤相比,总的产量优势为40%。详细描述了改良的Migita反应中的配体效应。放大工艺的第二步说明了在不使用钯催化的情况下形成碳-氮键,这与第一反应形成了鲜明对比。两种反应均发展为有效的单容器直接分离工艺。
    DOI:
    10.1021/op800098a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开发用于四氢-4- [3- [4- [4-(2-甲基-1 H-咪唑-1-基)苯基]硫代]苯基-的碳-硫键形成的Migita反应新变体的开发2 H-吡喃-4-羧酰胺
    摘要:
    探索了使用改良的Migita反应条件形成钯催化的碳-硫键,并将其应用于前抗哮喘候选药物四氢-4- [3- [4-(2-甲基-1 H-咪唑-1-基] )苯基]硫基]苯基-2 H-吡喃-4-羧酰胺(5)。该反应已发展为硫代芳基卤化物交叉偶联的一般方法,并且是用于合成关键中间体四氢-4- [3-(4-氟苯基)硫代]苯基-2 H-吡喃-4的具体实例。-羧酰胺(6)被大规模证明可提供5的II期临床供应。多步I相工艺和两步II相工艺的比较表明,与从普通原料(1)到API 5的键形成步骤相比,总的产量优势为40%。详细描述了改良的Migita反应中的配体效应。放大工艺的第二步说明了在不使用钯催化的情况下形成碳-氮键,这与第一反应形成了鲜明对比。两种反应均发展为有效的单容器直接分离工艺。
    DOI:
    10.1021/op800098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rocess for making 5-lipoxygenase inhibitors having varied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s
    申请人:——
    公开号:US06344563B1
    公开(公告)日:2002-02-05
    process is described for preparing a compound of Formula (1.3.0): comprising: establishing a reaction mixture consisting of in an aprotic solvent; in the presence of a strong base in solid form selected from the group consisting of sodium hydroxide, NaOH; and potassium hydroxide, KOH;—and optionally—in the presence of a catalytic amount of cesium carbonate, Cs2CO3, or of a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especially a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or a phosphonium salt—followed by—heating said reaction mixture under a nitrogen atmosphere; whereby there is produced a compound of Formula (1.3.0); and in a preferred embodiment the aprotic solvent is DMSO, the strong base in solid form is NaOH in powder or pellet form, and the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is tetra-n-butylammonium chloride (TBAC), which is used to prepare a preferred compound, useful as a 5-lipoxygenase inhibitor, of the formula: especially the substantially pure methanesulfonate salt thereof.
    描述了制备化合物Formula(1.3.0)的过程:包括:在无极性溶剂中建立反应混合物;在固体形式的强碱的存在下,所述强碱选自氢氧化钠(NaOH)和氢氧化钾(KOH)等组成的群体;—并且—在需要时,在氧化镉(Cs2CO3)的催化剂量或相转移催化剂,特别是季铵盐或磷铵盐的存在下—随后—在氮气氛下加热所述反应混合物;从而产生化合物Formula(1.3.0);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无极性溶剂为DMSO,固体形式的强碱为粉末或颗粒形式的NaOH,相转移催化剂为四正丁基铵盐(TBAC),用于制备一种优选化合物,其作为5-脂氧合酶抑制剂,具有特定的化学式:尤其是其相对纯的甲磺酸盐。
  • JP2001106682A
    申请人:——
    公开号:JP2001106682A
    公开(公告)日:2001-04-17
  • US6239285B1
    申请人:——
    公开号:US6239285B1
    公开(公告)日:2001-05-29
  • US6344563B1
    申请人:——
    公开号:US6344563B1
    公开(公告)日:2002-02-05
  • US6346624B1
    申请人:——
    公开号:US6346624B1
    公开(公告)日:2002-02-1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