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chlorocytisine | 95725-36-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chlorocytisine
英文别名
(1R,9R)-11-chloro-7,11-diazatricyclo[7.3.1.02,7]trideca-2,4-dien-6-one
12-chlorocytisine化学式
CAS
95725-36-3
化学式
C11H13ClN2O
mdl
——
分子量
224.69
InChiKey
QPQVBPHYUKJGPD-DTWKUNHW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35.4±55.0 °C(Predicted)
  • 密度:
    1.37±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5
  • 拓扑面积:
    23.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2-chlorocytisine盐酸氢氧化钾 、 sodium nitrit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12.0h, 生成 (+)-hupeol
    参考文献:
    名称:
    Wang, Yong-Hong; Higashiyama, Kimio; Kubo, Hajime, Heterocycles, 2000, vol. 53, # 3, p. 545 - 548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cytisineN-氯代丁二酰亚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0.5h, 生成 12-chlorocytisine
    参考文献:
    名称:
    Wang, Yong-Hong; Higashiyama, Kimio; Kubo, Hajime, Heterocycles, 2000, vol. 53, # 3, p. 545 - 548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手性二胺类化合物和应用以及亚胺的不对称加成的方法
    申请人:北京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15215866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本发明涉及手性配体的制备领域,公开了一种手性二胺类化合物和应用以及亚胺的不对称加成的方法。该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通式结构或其盐,Q环为取代或未取代的六元环,X为‑CH2‑,或者X为碳氧双键或碳硫双键;R1‑R7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C1‑C20的烷基、C1‑C20的卤代烷基、C1‑C20的烷氧基、C6‑C20的芳基、C2‑C20的酯基、C2‑C20的羰基、C2‑C20的烷氧羰基、烯基、炔基、氨基、酰胺基、磺酰基、氰基、硝基、羧基、羟基或巯基。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在水相中能够实现高反应活性及高立体选择性,在绿色合成层面也属于一项新的挑战。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亚胺的不对称加成的方法。
  • Wang, Yong-Hong; Higashiyama, Kimio; Kubo, Hajime, Heterocycles, 2000, vol. 53, # 3, p. 545 - 548
    作者:Wang, Yong-Hong、Higashiyama, Kimio、Kubo, Hajime、Li, Jia-Shi、Ohmiya, Shigeru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黄华碱 鹰爪豆碱 野靛碱 野决明碱 赝靛叶碱 苦豆碱 苦参碱 羽扇豆鹼 羽扇豆宁 红豆裂碱 硫酸司巴丁 氧化苦参碱 毒藜素 槐苦参醇 槐果碱 槐定碱 槐定碱 染料木碱 布雷菲德菌素A 安纳基林 安纳吉碱单氢溴酸盐 右旋黄叶槐碱 去氢毒藜碱 八氢-2H-喹啉-1-甲醇 八氢-2H-喹啉-1-甲醇 二氢氧无叶毒藜碱 二氢氧无叶毒藜碱 [1R,9aR,(-)]-八氢-2H-喹嗪-1-甲醇丙烯酸酯 [(1R,9aR)-2,3,4,6,7,8,9,9a-八氢-1H-喹嗪-1-基]甲基 4-氨基苯甲酸酯 N-甲酰金雀花碱 N-氧鹰爪豆碱 Alpha-萘乙酸钠 5-去氢金雀花碱 5,6-去氢羽扇豆碱 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3,4,7,7a,8,9,10,11,13,14,14alpha-十二氢-11-氧代-7,14-甲桥-2H,6H-二吡啶并[1,2-a:1',2'-e][1,5]二氮杂环辛烷-2-基酯 2-[[2-氨基-5-羟基-6-[[4'-[(2-羟基-6-磺酸根-1-萘基)偶氮]-3,3'-二甲氧基[1,1'-联苯基]-4-基]偶氮]-7-磺酸根-1-萘基]偶氮]-5-硝基苯酸三钠 17-戊基金雀花碱 17-丁基金雀花碱 13alpha-肉桂酰氧基羽扇豆碱 13-羟基羽扇豆碱 13-羟基羽扁豆碱-2-吡咯甲酸酯 12-(2-羟基丙基)-野靛碱 12,13-去氢苦参碱 1-表羽扇豆碱 (7R,7aa,14ab)-十二氢-7a,14a-甲桥-2H,6H-二吡啶并[1,2-a:1',2'-e][1,5]二氮杂环辛四烯-6,11-二酮 (1R,9aR)-八氢-2H-喹嗪-1-羧酸 (1R,9aR)-1-(羟基甲基)八氢-2H-喹嗪鎓氯化物 (1R,5R,8aS,10S,10aR,15aR,15bR)-十四氢-15H-1,5-亚氨基-10,15a-甲桥-1H,6H,9H-5a,14a-二氮杂二苯并[b,fg]辛醛烯 (1R)-3-(3-丁烯基)-1,2,3,4,5,6-六氢-1,5-甲桥-8H-吡啶并(1,2-a)(1,4)二氮杂环辛烷-8-酮 (+)-鹰爪豆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