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hexakis(trimethylphosphine)tungsten(0) | 127594-80-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hexakis(trimethylphosphine)tungsten(0)
英文别名
[W0(PMe3)6];Trimethylphosphane;tungsten
hexakis(trimethylphosphine)tungsten(0)化学式
CAS
127594-80-3
化学式
C18H54P6W
mdl
——
分子量
640.319
InChiKey
VLOHEZVDOMZCN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8.14
  • 重原子数:
    25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反应信息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latinum(II) complexes of some unsymmetrical diphosphenes
    作者:Keith B. Dillon、Mark A. Fox、Vernon C. Gibson、Helen P. Goodwin、Leila J. Sequeira
    DOI:10.1016/j.jorganchem.2016.10.005
    日期:2017.2
    reaction was repeated on a larger scale, a third complex cis-[Pt(PEt3)Cl2(ArFP=PAr*)] 4 was detected in solution, with P-ArF bound to Pt. Calculations of energies and 31P NMR chemical shifts confirm that this species is expected to be the thermodynamically most stable monomeric reaction product. For comparison, we have also prepared the analogous Pt(II) complex trans-[Pt(PEt3)Cl2(Ar*P=PAr*)] 6 of the symmetrical
    非对称二膦Ar * P = PAr F 1(Ar * = 2,4,6- t Bu 3 C 6 H 2,Ar F  = 2,4,6-(CF 3)3 C 6 H 2)与反式-[Pt(PEt 3)Cl(μ-Cl] 2)的二聚(II)物种最初导致形成两种不同的单体Pt(II)络合物反式-[Pt(PEt 3)Cl 2(Ar * P = PAr F)] 2和反-[Pt(PEt 3)Cl 2(Ar F P = PAr *)] 3,其中带下划线的原子与Pt配位。这些可以通过31 P NMR溶液状态光谱轻松识别,但是通过柱色谱分离它们的尝试未成功。当大规模重复反应时,在溶液中检测到第三种顺式-[Pt(PEt 3)Cl 2(Ar F P = PAr *)] 4,P-Ar F结合在Pt上。能量和31的计算P NMR化学位移证实该物质有望成为热力学上最稳定的单体反应产物。为了比较,我们还制备的类似(II)配合物的反式-
  • Rabinovich, Daniel; Zelman, Ross; Parkin, Gerar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92, vol. 114, # 12, p. 4611 - 4621
    作者:Rabinovich, Daniel、Zelman, Ross、Parkin, Gerard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顺-二氯双(三乙基膦)铂(II) 镍,二氯二[三(2-甲基丙基)膦]- 铂(三乙基膦)4 辛基二丁基氧膦 辛基[二(2,4,4-三甲代戊基)]磷烷氧化 膦,(1-甲基-1,2-乙二基)二[二(1-甲基乙基)- 羰基氯氢[双(2-二-异丙基膦酰基乙基)胺]钌(II) 羰基氯氢[二(2-二环己基膦基乙基)胺]钌(II) 羰基氯氢[二(2-二叔丁基膦乙基)胺]钌(II) 硅烷,三环己基- 癸基二辛基氧化膦 甲基双(羟甲基)膦 甲基二辛基氧膦 甲基二乙基膦 甲基(二丙基)膦 环戊基二戊基氧膦 环己基双十八烷基膦 环己基双十二烷基膦 环己基二辛基膦 环己基二异丁基氧膦 环己基二己基膦氧化物 环己基二己基膦 环己基二叔丁基膦 烯丙基乙烯基膦酸 氯甲基(二甲基)氧膦 氯化二氢[双(2-di-i-丙基膦酰乙基)胺]铱(III) 氯化(双三环己基膦)(一氧化碳)(氢)钌 氯代三叔丁基磷化金(I) 氯(三甲基膦)金 氯(三乙基膦)金(I) 氨合二氯(1-(二甲基亚膦酰)甲胺-N)铂 氧化膦,亚甲基二[二甲基- 氧化膦,二丁基乙基- 氧化膦,二(碘甲基)甲基- 氧化膦,三十六烷基- 氧化膦,三(癸基)- 正丁基二(1-金刚烷基)膦 替曲膦 叔丁基双(2,2-二甲基丙基)膦 叔丁基二环己基膦 叔丁基二异丙基膦 叔丁基二乙基膦 叔丁基(二甲基)膦 双异丁基丁基磷烷 双[2-(二环己基)乙基]胺 双[2-(二-叔丁基膦基)乙基]胺 双[2-(二异丙基膦基)乙基]胺 双[2-(二叔丁基膦)乙胺]二氯化钌 双[1,3-双(二异丙基膦)丙烷]钯 双(羟甲基)甲基膦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