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butyl-4-nitro-1H-imidazole | 13230-09-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butyl-4-nitro-1H-imidazole
英文别名
1-Butyl-4-nitroimidazole;1-butyl-4-nitroimidazole
1-butyl-4-nitro-1H-imidazole化学式
CAS
13230-09-6
化学式
C7H11N3O2
mdl
——
分子量
169.183
InChiKey
DKELFXMMXCTDR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7
  • 拓扑面积:
    63.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溴吡啶1-butyl-4-nitro-1H-imidazole 在 palladium diacetate 、 potassium carbonate 、 tricyclohexylphosphine tetrafluoroborate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18.0h, 以57%的产率得到3-(1-butyl-4-nitro-1H-imidazol-5-yl)pyr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硝基基团电子效应引导硝基咪唑和硝基吡唑的 CH 芳基化
    摘要:
    使用芳基溴化物作为芳烃供体,开发了钯催化的硝基咪唑和硝基吡唑的 C-H 芳基化反应。硝基的吸电子效应使硝基二唑在温和条件下具有高区域选择性的直接 C-H 芳基化反应。因此,新的 C-H 芳基化方法与亲核取代反应互补,能够制备复杂的硝唑化合物。
    DOI:
    10.5012/bkcs.2014.35.10.3009
  • 作为产物:
    描述:
    1-碘丁烷4-硝基-3H-咪唑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6.0h, 以85%的产率得到1-butyl-4-nitro-1H-imid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硝基基团电子效应引导硝基咪唑和硝基吡唑的 CH 芳基化
    摘要:
    使用芳基溴化物作为芳烃供体,开发了钯催化的硝基咪唑和硝基吡唑的 C-H 芳基化反应。硝基的吸电子效应使硝基二唑在温和条件下具有高区域选择性的直接 C-H 芳基化反应。因此,新的 C-H 芳基化方法与亲核取代反应互补,能够制备复杂的硝唑化合物。
    DOI:
    10.5012/bkcs.2014.35.10.300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atalytic C–H Allylation and Benzylation of Pyrazoles
    作者:Seri Bae、Ha-Lim Jang、Haeun Jung、Jung Min Joo
    DOI:10.1021/jo5025317
    日期:2015.1.2
    general approach for the synthesis of allylated and benzylated pyrazoles. An electron-withdrawing substituent, such as nitro, chloro, and ester groups, at C4 renders the Lewis basic nitrogen atom to be less basic and the C–H bond more acidic than the ones of the parent ring, enabling Pd-catalyzed C–H allylation and benzylation reactions of pyrazoles. The new method expanding the scope of the C–H functionalization
    我们描述了合成烯丙基化和苄基化吡唑的一般方法。C4上的吸电子取代基(例如硝基,氯和酯基)使路易斯碱性氮原子的碱性更低,而C–H键比母环的酸性更高,从而使Pd催化的C–吡唑的烯丙基化和苄基化反应。新方法将吡唑的CH–H官能化范围扩大到芳基化反应以外,从而使人们能够快速获得复杂的吡唑化合物。
  • Facile synthesis of hybrid Cu<sub>2</sub>O/Pd–Fe<sub>3</sub>O<sub>4</sub> nanocatalysts for C–H arylation of 4-nitroimidazoles
    作者:Hyunje Woo、Junha Park、Ji Chan Park、Sungkyun Park、Jae Myung Lee、Kang Hyun Park
    DOI:10.1039/c6ra05068a
    日期:——

    A facile synthetic strategy for a hybrid Cu2O/Pd–Fe3O4 nanocomposite via controlled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Fe(CO)5 and reduction of Pd(OAc)2 and Cu(acac)2 was developed.

    通过控制Fe(CO)5的热分解和Pd(OAc)2和Cu(acac)2的还原,开发了一种用于制备混合Cu2O/Pd–Fe3O4纳米复合材料的简便合成策略。
  • VERWENDUNG SUBSTITUIERTER PYRIMIDINDIONE ODER JEWEILS DEREN SALZE ALS WIRKSTOFFE GEGEN ABIOTISCHEN PFLANZENSTRESS
    申请人:Bayer CropScience AG
    公开号:EP3332645A1
    公开(公告)日:2018-06-13
    Die Erfindung betrifft die Verwendung substituierter Pyrimidindione der Formel (I) oder deren Salze wobei die Reste in der allgemeinen Formel (I) den in der Beschreibung gegebenen Definitionen entsprechen, zur Erhöhung der Stresstoleranz in Pflanzen gegenüber abiotischem Stress und/oder zur Erhöhung des Pflanzenertrags.
    本发明涉及式 (I) 取代的嘧啶二酮或其盐类的用途 其中通式(I)中的基团与描述中给出的定义相对应、 用于提高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和/或增加植物产量。
  • C-H Arylation of Nitroimidazoles and Nitropyrazoles Guided by the Electronic Effect of the Nitro Group
    作者:Haeun Jung、Seri Bae、Ha-Lim Jang、Jung Min Joo
    DOI:10.5012/bkcs.2014.35.10.3009
    日期:2014.10.20
    palladium-catalyzed C–H arylation reaction of nitroimidazoles and nitropyrazoles was developed using aryl bromides as arene donors. The electron-withdrawing effect of the nitro group allows for direct C–H arylation reactions of the nitro diazoles with high regioselectivity under mild conditions. The new C–H arylation approach is thus complementary to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s, enabling the preparation
    使用芳基溴化物作为芳烃供体,开发了钯催化的硝基咪唑和硝基吡唑的 C-H 芳基化反应。硝基的吸电子效应使硝基二唑在温和条件下具有高区域选择性的直接 C-H 芳基化反应。因此,新的 C-H 芳基化方法与亲核取代反应互补,能够制备复杂的硝唑化合物。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伊莫拉明 (5aS,6R,9S,9aR)-5a,6,7,8,9,9a-六氢-6,11,11-三甲基-2-(2,3,4,5,6-五氟苯基)-6,9-甲基-4H-[1,2,4]三唑[3,4-c][1,4]苯并恶嗪四氟硼酸酯 (5-氨基-1,3,4-噻二唑-2-基)甲醇 齐墩果-2,12-二烯[2,3-d]异恶唑-28-酸 黄曲霉毒素H1 高效液相卡套柱 非昔硝唑 非布索坦杂质Z19 非布索坦杂质T 非布索坦杂质K 非布索坦杂质E 非布索坦杂质67 非布索坦杂质65 非布索坦杂质64 非布索坦杂质61 非布索坦代谢物67M-4 非布索坦代谢物67M-2 非布索坦代谢物 67M-1 非布索坦-D9 非布索坦 非唑拉明 雷西纳德杂质H 雷西纳德 阿西司特 阿莫奈韦 阿米苯唑 阿米特罗13C2,15N2 阿瑞匹坦杂质 阿格列扎 阿扎司特 阿尔吡登 阿塔鲁伦中间体 阿培利司N-1 阿哌沙班杂质26 阿哌沙班杂质15 阿可替尼 阿作莫兰 阿佐塞米 镁(2+)(Z)-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酯 锌1,2-二甲基咪唑二氯化物 铵2-(4-氯苯基)苯并恶唑-5-丙酸盐 铬酸钠[-氯-3-[(5-二氢-3-甲基-5-氧代-1-苯基-1H-吡唑-4-基)偶氮]-2-羟基苯磺酸基][4-[(3,5-二氯-2-羟基苯 铁(2+)乙二酸酯-3-甲氧基苯胺(1:1:2) 钠5-苯基-4,5-二氢吡唑-1-羧酸酯 钠3-[2-(2-壬基-4,5-二氢-1H-咪唑-1-基)乙氧基]丙酸酯 钠3-(2H-苯并三唑-2-基)-5-仲-丁基-4-羟基苯磺酸酯 钠(2R,4aR,6R,7R,7aS)-6-(2-溴-9-氧代-6-苯基-4,9-二氢-3H-咪唑并[1,2-a]嘌呤-3-基)-7-羟基四氢-4H-呋喃并[3,2-D][1,3,2]二氧杂环己膦烷e-2-硫醇2-氧化物 野麦枯 野燕枯 醋甲唑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