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p-methoxyphenylhexahydrooxepin | 103348-78-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p-methoxyphenylhexahydrooxepin
英文别名
2-(4-methoxyphenyl)oxepane;2-(4-methoxyphenyl)hexahydrooxepine;2-(4-Methoxyphenyl)oxepane
2-p-methoxyphenylhexahydrooxepin化学式
CAS
103348-78-3
化学式
C13H18O2
mdl
——
分子量
206.285
InChiKey
CXWNCYBAIKKYE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4
  • 拓扑面积:
    18.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p-methoxyphenylhexahydrooxepin亚碘酰苯 、 C70H50MnN2O4(1+)*F6P(1-)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45%的产率得到(S)-2-(4-methoxyphenyl)oxepane
    参考文献:
    名称:
    位点和对映体分化的 C(sp3)-H 氧化能够不对称地获得结构和立体化学上多样化的饱和环醚
    摘要:
    已经描述了饱和环醚中 C(sp3)-H 键的锰催化位点和对映分化氧化。这种温和实用的方法适用于一系列四氢呋喃、四氢吡喃和中等大小的具有多个立构中心和不同取代基模式的环醚,具有非常有效的位点和对映体区分。进一步证明了在复杂生物活性分子中的后期应用。通过结合实验和计算的机理研究阐明了立体选择性的反应机制和起源。使用醚底物作为限制试剂的能力,以及广泛的底物范围和高水平的手性识别,
    DOI:
    10.1021/jacs.0c09636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位点和对映体分化的 C(sp3)-H 氧化能够不对称地获得结构和立体化学上多样化的饱和环醚
    摘要:
    已经描述了饱和环醚中 C(sp3)-H 键的锰催化位点和对映分化氧化。这种温和实用的方法适用于一系列四氢呋喃、四氢吡喃和中等大小的具有多个立构中心和不同取代基模式的环醚,具有非常有效的位点和对映体区分。进一步证明了在复杂生物活性分子中的后期应用。通过结合实验和计算的机理研究阐明了立体选择性的反应机制和起源。使用醚底物作为限制试剂的能力,以及广泛的底物范围和高水平的手性识别,
    DOI:
    10.1021/jacs.0c0963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Heterocyclization involving benzylic C(sp<sup>3</sup>)–H functionalization enabled by visible light photoredox catalysis
    作者:Ganesh Pandey、Ramkrishna Laha、Pradip Kumar Mondal
    DOI:10.1039/c9cc04287c
    日期:——
    A general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heterocyclization involving benzylic C(sp3)–H functionalization enabled by visible light photoredox catalysis to access a wide range of structurally diverse oxygen as well as nitrogen heterocycles up to a gram scale is reported.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this new methodology is demonstrated by the total synthesis of (−)-codonopsinine and (+)-centrolobine. Herein
    据报道,一种通用有效的杂环化方法涉及苄基C(sp 3)–H官能团,该官能团通过可见光光氧化还原催化作用可访问范围广泛的结构多样的氧和氮杂环,直至克级。(-)-codonopsinine和(+)-centrolobine的总合成证明了这种新方法的潜在应用。在本文中提出了与化试剂不同,selectfluor用作氧化猝灭剂和氢自由基受体。
  • A mild method for generation of p-methoxybenzyl cation through NIS-mediated activation of p-methoxybenzyl 4-pentenyl ether
    作者:Midori Okada、Osamu Kitagawa、Masao Fujita、Takeo Taguchi
    DOI:10.1016/0040-4020(96)00375-4
    日期:1996.6
    A mild and facile method for generation of p-methoxybenzyl cation through NIS-mediated activation of p-methoxybenzyl 4-pentenyl ether was achieved. Under the present activation conditions, various alcohols were converted to the corresponding p-methoxybenzyl ethers. A scope and limitation of the present p-methoxybenzylation reaction was also investigated.
    实现了通过NIS介导的对-甲氧基苄基4-戊烯基醚的活化来产生对-甲氧基苄基阳离子的温和而简便的方法。在当前的活化条件下,各种醇被转化为相应的对甲氧基苄基醚。还研究了本对甲氧基苄基化反应的范围和局限性。
  • Gold-catalysed cyclic ether formation from diols
    作者:Xiaolu Jiang、Emma K. London、David J. Morris、Guy J. Clarkson、Martin Wills
    DOI:10.1016/j.tet.2010.10.068
    日期:2010.12
    Gold(I) and (III) salts have been found to be highly effective at the catalysis of ether formation from alcohols. Intramolecular ether formation of a 1,5-diol was also achieved, with a stereoselectivity that indicates that an SN1 mechanism predominates. In an attempt to form a seven-membered ring, a stable 14-membered dimer product was also formed. Attempts to control the diastereoselectivity of the
    已经发现(I)和(III)盐在催化由醇形成醚方面非常有效。还实现了1,5-二醇的分子内醚形成,其立体选择性表明S N 1机制占主导。为了形成七元环,还形成了稳定的十四元二聚产物。尝试使用手性阴离子抗衡离子控制反应的非对映选择性没有得到具有高de的产物。
  • Tamaru, Yoshinao; Hojo, Makoto; Higashimura, Hideyuki, Angewandte Chemie, 1986, vol. 98, # 8, p. 740 - 742
    作者:Tamaru, Yoshinao、Hojo, Makoto、Higashimura, Hideyuki、Yoshida, Zen-ichi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R)-3-(叔丁基)-4-(2,6-二异丙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2S,3R)-3-(叔丁基)-2-(二叔丁基膦基)-4-甲氧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R,2''R,3R,3''R)-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氟-3-异丙氧基苯基)三氟硼酸钾 (+)-6,6'-{[(1R,3R)-1,3-二甲基-1,3基]双(氧)}双[4,8-双(叔丁基)-2,10-二甲氧基-丙二醇 麦角甾烷-6-酮,2,3,22,23-四羟基-,(2a,3a,5a,22S,23S)- 鲁前列醇 顺式6-(对甲氧基苯基)-5-己烯酸 顺式-铂戊脒碘化物 顺式-四氢-2-苯氧基-N,N,N-三甲基-2H-吡喃-3-铵碘化物 顺式-4-甲氧基苯基1-丙烯基醚 顺式-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 顺式-1,3-二甲基-4-苯基-2-氮杂环丁酮 非那西丁杂质7 非那西丁杂质3 非那西丁杂质22 非那西丁杂质18 非那卡因 非布司他杂质37 非布司他杂质30 非布丙醇 雷诺嗪 阿达洛尔 阿达洛尔 阿莫噁酮 阿莫兰特 阿维西利 阿索卡诺 阿米维林 阿立酮 阿曲汀中间体3 阿普洛尔 阿普斯特杂质67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托西汀EP杂质A 阿托莫西汀杂质24 阿托莫西汀杂质10 阿托莫西汀EP杂质C 阿尼扎芬 阿利克仑中间体3 间苯胺氢氟乙酰氯 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 间苯二酚二异丙醇醚 间苯二酚二(2-羟乙基)醚 间苄氧基苯乙醇 间甲苯氧基乙酸肼 间甲苯氧基乙腈 间甲苯异氰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