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2-allyloxy-4-phenyl-1-trimethylsilanyl-3-butene | 623579-14-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2-allyloxy-4-phenyl-1-trimethylsilanyl-3-butene
英文别名
(E)-(2-allyloxy-4-phenylbut-3-enyl)trimethylsilane;trimethyl-[(E)-4-phenyl-2-prop-2-enoxybut-3-enyl]silane
(E)-2-allyloxy-4-phenyl-1-trimethylsilanyl-3-butene化学式
CAS
623579-14-6
化学式
C16H24OSi
mdl
——
分子量
260.451
InChiKey
DHPLSCAAKYVAFR-VAWYXSNF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37.3±42.0 °C(Predicted)
  • 密度:
    0.918±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61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7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8
  • 拓扑面积:
    9.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2-allyloxy-4-phenyl-1-trimethylsilanyl-3-butene 在 bis(1,5-cyclooctadiene)diiridium(I) dichloride 四苯硼钠戴斯-马丁氧化剂三环己基膦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丙酮 为溶剂, 反应 11.5h, 生成 4-methyl-8-(trimethylsilyl)-5-phenylocta-1,6-dien-3-o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串联樱井-羟醛加成反应作为结构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途径
    摘要:
    串联的分子内Sakurai-aldol反应为取代的环己烯酮衍生物提供了一种简洁且高度非对映选择性的途径。使用烯烃异构化-克莱森重排(ICR)反应以制备关键的手性烯丙基硅烷前体即可轻松获得环化底物。通过包括乙烯基有机金属醛的加成和所得醇的氧化的有效两步序列,将克莱森反应产物精制到手性樱井-醛醇底物上。所得烯酮与TiCl 4的反应引发高度立体选择性的烯丙基硅烷共轭物加成反应,生成烯丙基三氯钛酸酯作为反应中间体;烯醇化物与醛的分子间捕获提供了五取代的环己酮衍生物,其中环化反应建立了四个立体中心和两个新的C-C键。Sakurai-aldol反应的完全分子内变异体,它创建了四个立体中心,两个新的C-C键并建立了两个新的碳环。
    DOI:
    10.1021/jo050225y
  • 作为产物:
    描述:
    乙酸烯丙酯 、 (E)-4-phenyl-1-trimethylsilanyl-3-buten-2-ol 在 palladium diacetate diethylzinc三苯基膦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正己烷 为溶剂, 反应 48.0h, 以52%的产率得到(E)-2-allyloxy-4-phenyl-1-trimethylsilanyl-3-bute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串联樱井-羟醛加成反应作为结构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途径
    摘要:
    串联的分子内Sakurai-aldol反应为取代的环己烯酮衍生物提供了一种简洁且高度非对映选择性的途径。使用烯烃异构化-克莱森重排(ICR)反应以制备关键的手性烯丙基硅烷前体即可轻松获得环化底物。通过包括乙烯基有机金属醛的加成和所得醇的氧化的有效两步序列,将克莱森反应产物精制到手性樱井-醛醇底物上。所得烯酮与TiCl 4的反应引发高度立体选择性的烯丙基硅烷共轭物加成反应,生成烯丙基三氯钛酸酯作为反应中间体;烯醇化物与醛的分子间捕获提供了五取代的环己酮衍生物,其中环化反应建立了四个立体中心和两个新的C-C键。Sakurai-aldol反应的完全分子内变异体,它创建了四个立体中心,两个新的C-C键并建立了两个新的碳环。
    DOI:
    10.1021/jo050225y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atalyzed Olefin Isomerization Leading to Highly Stereoselective Claisen Rearrangements of Aliphatic Allyl Vinyl Ethers
    作者:Scott G. Nelson、Christopher J. Bungard、Kan Wang
    DOI:10.1021/ja037655v
    日期:2003.10.1
    stereoselective Claisen rearrangements. Catalyzed alkene isomerization affords allyl vinyl ethers from easily prepared di(allyl) ethers; direct thermolysis of these reaction mixtures leads to highly diastereoselective [3,3] sigmatropic rearrangements affording syn-2,3-dialkyl-4-pentenal derivatives. An easily executed strategy for realizing asymmetric variants of the isomerization-Claisen rearrangement (ICR) reactions
    在双(烯丙基)醚中铱(I)催化的烯烃异构化被整合到影响高度立体选择性克莱森重排的普遍适用的策略中。催化烯烃异构化从容易制备的二(烯丙基)醚提供烯丙基乙烯基醚;这些反应混合物的直接热解导致高度非对映选择性的 [3,3] σ 重排,提供了 Syn-2,3-二烷基-4-戊烯醛衍生物。还描述了一种用于实现异构化-克莱森重排 (ICR) 反应的不对称变体的易于执行的策略。
  • Tandem Sakurai-Aldol Addition Reactions as a Route to Structurally Complex Carbocycles
    作者:Benjamin D. Stevens、Scott G. Nelson
    DOI:10.1021/jo050225y
    日期:2005.5.1
    Tandem intramolecular Sakurai-aldol reactions provide a concise and highly diastereoselective route to substituted cyclohexenone derivatives. The cyclization substrates are readily obtained using olefin isomerization−Claisen rearrangement (ICR) reactions to prepare the key chiral allyl silane precursors. The Claisen reaction products are elaborated to the chiral Sakurai-aldol substrates by an efficient
    串联的分子内Sakurai-aldol反应为取代的环己烯酮衍生物提供了一种简洁且高度非对映选择性的途径。使用烯烃异构化-克莱森重排(ICR)反应以制备关键的手性烯丙基硅烷前体即可轻松获得环化底物。通过包括乙烯基有机金属醛的加成和所得醇的氧化的有效两步序列,将克莱森反应产物精制到手性樱井-醛醇底物上。所得烯酮与TiCl 4的反应引发高度立体选择性的烯丙基硅烷共轭物加成反应,生成烯丙基三氯钛酸酯作为反应中间体;烯醇化物与醛的分子间捕获提供了五取代的环己酮衍生物,其中环化反应建立了四个立体中心和两个新的C-C键。Sakurai-aldol反应的完全分子内变异体,它创建了四个立体中心,两个新的C-C键并建立了两个新的碳环。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