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enzyl (1S,6R)-6-formyl-6-methylcyclohex-2-enylcarbamate | 1349639-80-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enzyl (1S,6R)-6-formyl-6-methylcyclohex-2-enylcarbamate
英文别名
benzyl N-[(1S,6R)-6-formyl-6-methylcyclohex-2-en-1-yl]carbamate
benzyl (1S,6R)-6-formyl-6-methylcyclohex-2-enylcarbamate化学式
CAS
1349639-80-0
化学式
C16H19NO3
mdl
——
分子量
273.332
InChiKey
YZZFAXPFYIFTJW-HOCLYGCP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8
  • 拓扑面积:
    55.4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enzyl (1S,6R)-6-formyl-6-methylcyclohex-2-enylcarbamate4-二甲氨基吡啶 、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三乙胺 作用下, 以 甲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3.5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R)-3,3'-二(2-羟基-3-芳基苯基)联萘酚衍生的手性双磷酸催化剂的设计:α,β-不饱和醛与脒二烯的催化对映选择性Diels-Alder反应
    摘要:
    手性双磷酸 1 旨在确定手性布朗斯台德酸催化剂中的一类新结构特征。X 射线衍射分析揭示了单一的阻转异构体 1,在 (R)-联萘基上的 3,3'-联芳基取代基处具有 S 轴向手性,并且两个磷酸部分之间存在分子内氢键。新设计的双磷酸 1 在 α,β-不饱和醛 4 与 1-N-酰基氨基-1,3-丁二烯 3 的 Diels-Alder 反应中进行评估。 1,3-丁二烯的 N-酰基取代基,发现在具有 2,4,6-三异丙基苯基的双磷酸 1e 存在下使用 N-Cbz 脒二烯 3a 是产生 1S 的最佳选择,6R 对映体产物 5aa 在丙烯醛 (4a) 的 Diels-Alder 反应中。
    DOI:
    10.1021/ja2081444
  • 作为产物:
    描述:
    2-甲基丙烯醛benzyl (buta-1,3-dien-1-yl)carbamate 在 C62H64O8P2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48.5h, 以90%的产率得到benzyl (1S,6R)-6-formyl-6-methylcyclohex-2-enylcarbamate
    参考文献:
    名称:
    (R)-3,3'-二(2-羟基-3-芳基苯基)联萘酚衍生的手性双磷酸催化剂的设计:α,β-不饱和醛与脒二烯的催化对映选择性Diels-Alder反应
    摘要:
    手性双磷酸 1 旨在确定手性布朗斯台德酸催化剂中的一类新结构特征。X 射线衍射分析揭示了单一的阻转异构体 1,在 (R)-联萘基上的 3,3'-联芳基取代基处具有 S 轴向手性,并且两个磷酸部分之间存在分子内氢键。新设计的双磷酸 1 在 α,β-不饱和醛 4 与 1-N-酰基氨基-1,3-丁二烯 3 的 Diels-Alder 反应中进行评估。 1,3-丁二烯的 N-酰基取代基,发现在具有 2,4,6-三异丙基苯基的双磷酸 1e 存在下使用 N-Cbz 脒二烯 3a 是产生 1S 的最佳选择,6R 对映体产物 5aa 在丙烯醛 (4a) 的 Diels-Alder 反应中。
    DOI:
    10.1021/ja208144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Hydrogen Bonds-Enabled Design of a <i>C</i><sub>1</sub>-Symmetric Chiral Brønsted Acid Catalyst
    作者:Norie Momiyama、Kosuke Funayama、Hirofumi Noda、Masahiro Yamanaka、Naohiko Akasaka、Shintaro Ishida、Takeaki Iwamoto、Masahiro Terada
    DOI:10.1021/acscatal.5b02079
    日期:2016.2.5
    differentiation of the asymmetric reaction space is possible by the remote control of the pentafluorophenyl group. Furthermore, we have conducted theoretical studies to clarify the roles of both intra- and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in the C1-symmetric chiral environment of chiral bis-phosphoric acid catalysts. The developed strategy, C1-symmetric catalyst design through hydrogen bonding, is potentially applicable
    我们已经开发了具有吸电子基团作为两个取代基之一的新的C 1对称的手性双磷酸。这种具有五氟苯基的C 1对称手性双磷酸在丙烯醛,甲基丙烯醛和α-卤代丙烯醛与取代的a二烯的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中表现出色。通过远程控制五氟苯基,可以控制阻转异构体催化剂的结构,提高催化活性和区分不对称反应空间。此外,我们进行了理论研究,以阐明C 1中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的作用手性双磷酸催化剂的对称手性环境。所开发的策略,即通过氢键键合的C 1-对称催化剂设计,可能适用于其他手性布朗斯台德酸催化剂的开发。
  • Design of Chiral Bis-phosphoric Acid Catalyst Derived from (<i>R</i>)-3,3′-Di(2-hydroxy-3-arylphenyl)binaphthol: Catalytic Enantioselective Diels–Alder Reaction of α,β-Unsaturated Aldehydes with Amidodienes
    作者:Norie Momiyama、Tohru Konno、Yuichi Furiya、Takeaki Iwamoto、Masahiro Terada
    DOI:10.1021/ja2081444
    日期:2011.12.7
    Chiral bis-phosphoric acid 1 was designed to identify a new class of structural features in chiral Brønsted acid catalysts.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e single atropisomer 1, bearing S axial chirality at 3,3'-biaryl substituents on (R)-binaphthyl and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bonding between the two phosphoric acid moieties. The newly designed bis-phosphoric acid 1 was evaluated in the Diels-Alder
    手性双磷酸 1 旨在确定手性布朗斯台德酸催化剂中的一类新结构特征。X 射线衍射分析揭示了单一的阻转异构体 1,在 (R)-联萘基上的 3,3'-联芳基取代基处具有 S 轴向手性,并且两个磷酸部分之间存在分子内氢键。新设计的双磷酸 1 在 α,β-不饱和醛 4 与 1-N-酰基氨基-1,3-丁二烯 3 的 Diels-Alder 反应中进行评估。 1,3-丁二烯的 N-酰基取代基,发现在具有 2,4,6-三异丙基苯基的双磷酸 1e 存在下使用 N-Cbz 脒二烯 3a 是产生 1S 的最佳选择,6R 对映体产物 5aa 在丙烯醛 (4a) 的 Diels-Alder 反应中。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