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14,15-isocrambescidin 80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14,15-isocrambescidin 800
英文别名
13,14,15-isocrambescidin 800 trihydrochloride;13,15-Isocrambescidin 800 trihydrochloride
13,14,15-isocrambescidin 800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45H81N6O6*2ClH*Cl
mdl
——
分子量
910.55
InChiKey
UAMQJKWLEUINKJ-XQMVMIKE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4
  • 重原子数:
    59
  • 可旋转键数:
    26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9
  • 拓扑面积:
    164
  • 氢给体数:
    6
  • 氢受体数:
    9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乙酸酐13,14,15-isocrambescidin 800吡啶 作用下, 反应 20.0h, 以70%的产率得到triacetoxy-13,14,15-isocrambescidin 800
    参考文献:
    名称:
    13,14,15-Isocrambescidin 800 和 13,14,15-Isocrambescidin 657 的对映选择性全合成
    摘要:
    13,14,15-isocrambescidin 800 (1) 和 13,14,15-isocrambescidin 657 (2) 的第一次全合成以收敛方式完成。中心战略步骤是胍胺 14 和 β-酮酯 15 的系链 Biginelli 缩合得到 1-亚氨基六氢吡咯并[1,2-c]嘧啶羧酸酯 16。该步骤结合了五环胍核的所有重原子并设置了临界值反式 C10-C13 立体关系。衍生物 18 的酸处理引发三环化,以高产率生成五环胍 19b。烯丙基酯裂解后,衍生的酸在三乙胺的存在下在 C14 和 C15 处发生配位差向异构化,形成五环异克菌素核。通过涉及五个分离的中间体的序列,从胺 12 合成 1,总产率为 11%。
    DOI:
    10.1021/ja000235a
  • 作为产物:
    描述:
    41,45-di-tert-butoxycarbonyl-13,14,15-isocrambescidin 800 在 盐酸 作用下, 以 乙酸乙酯 为溶剂, 反应 0.5h, 以70%的产率得到13,14,15-isocrambescidin 800
    参考文献:
    名称:
    13,14,15-Isocrambescidin 800 和 13,14,15-Isocrambescidin 657 的对映选择性全合成
    摘要:
    13,14,15-isocrambescidin 800 (1) 和 13,14,15-isocrambescidin 657 (2) 的第一次全合成以收敛方式完成。中心战略步骤是胍胺 14 和 β-酮酯 15 的系链 Biginelli 缩合得到 1-亚氨基六氢吡咯并[1,2-c]嘧啶羧酸酯 16。该步骤结合了五环胍核的所有重原子并设置了临界值反式 C10-C13 立体关系。衍生物 18 的酸处理引发三环化,以高产率生成五环胍 19b。烯丙基酯裂解后,衍生的酸在三乙胺的存在下在 C14 和 C15 处发生配位差向异构化,形成五环异克菌素核。通过涉及五个分离的中间体的序列,从胺 12 合成 1,总产率为 11%。
    DOI:
    10.1021/ja000235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antioselective Total Syntheses of 13,14,15-Isocrambescidin 800 and 13,14,15-Isocrambescidin 657
    作者:D. Scott Coffey、Larry E. Overman、Frank Stappenbeck
    DOI:10.1021/ja000235a
    日期:2000.5.1
    The first total syntheses of 13,14,15-isocrambescidin 800 (1) and 13,14,15-isocrambescidin 657 (2) were accomplished in convergent fashion. The central strategic step was tethered Biginelli condensation of guanidine aminal 14 and β-ketoester 15 to give 1-iminohexahydropyrrolo[1,2-c]pyrimidine carboxylic ester 16. This step united all the heavy atoms of the pentacyclic guanidine nucleus and set the
    13,14,15-isocrambescidin 800 (1) 和 13,14,15-isocrambescidin 657 (2) 的第一次全合成以收敛方式完成。中心战略步骤是胍胺 14 和 β-酮酯 15 的系链 Biginelli 缩合得到 1-亚氨基六氢吡咯并[1,2-c]嘧啶羧酸酯 16。该步骤结合了五环胍核的所有重原子并设置了临界值反式 C10-C13 立体关系。衍生物 18 的酸处理引发三环化,以高产率生成五环胍 19b。烯丙基酯裂解后,衍生的酸在三乙胺的存在下在 C14 和 C15 处发生配位差向异构化,形成五环异克菌素核。通过涉及五个分离的中间体的序列,从胺 12 合成 1,总产率为 1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