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oxybis(2,1-phenylene))bis(dichlorophosphine) | 1293994-89-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oxybis(2,1-phenylene))bis(dichlorophosphine)
英文别名
Bis(2-dichlorophosphinophenyl)ether;dichloro-[2-(2-dichlorophosphanylphenoxy)phenyl]phosphane
(oxybis(2,1-phenylene))bis(dichlorophosphine)化学式
CAS
1293994-89-4
化学式
C12H8Cl4OP2
mdl
——
分子量
371.954
InChiKey
XDOGVZTTZQALK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7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9.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oxybis(2,1-phenylene))bis(dichlorophosphine)4-氟苯基溴化镁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0.0h, 以57%的产率得到2,2'-oxybis(2,1-phenylene)bis(bis(4-fluorophenyl)phosphine)
    参考文献:
    名称:
    N,O-缩醛的镍催化 Suzuki 反应的机理研究:硼酸辅助氧化加成和亚胺激活途径的证据
    摘要:
    最近报道的喹啉衍生的烯丙基 N,O-缩醛的 Suzuki 偶联反应的机制已使用结构、立体化学和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实验的组合进行了研究。数据表明,来自硼酸偶联伙伴的路易斯酸辅助促进了 CO 活化,并且离子 S(N)1 样机制解释了氧化加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次直接观察到喹啉盐的氧化加成。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机制不同于更常见的 S(N)2(') 型低价过渡金属氧化加成到大多数烯丙基亲电试剂。
    DOI:
    10.1021/ja3079362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易于获取的TADDOL衍生的双膦酸酯配体:乙烯基芳烃的不对称加氢甲酰化反应的合成及应用
    摘要:
    已经开发了从容易获得的起始原料合成基于TADDOL基序的手性双齿双膦酸酯配体。利用构建模块的模块化性质,已准备了一个多样化的配体库。在苯乙烯及其衍生物的不对称加氢甲酰化反应中,已对它们的催化潜力进行了评估。这些催化剂显示出高活性,并提供了高对映体纯度的醛。
    DOI:
    10.1002/adsc.20140065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镁辅助镍催化多氟芳烃单芳基化的方法
    申请人:陕西师范大学
    公开号:CN106187656B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辅助镍催化多氟芳烃单芳基化的方法,该方法以烷基格氏试剂为活化剂,采用镍源与双膦配体形成的复合物为催化剂,实现多氟芳烃与卤代芳烃或芳基磺酸酯之间的交叉偶联。该偶联方法高度可控,其单芳基化产物比例高达99%以上,且官能团耐受性好,底物适用性广,产率介于80%~96%之间。与以往的催化体系(钯体系、铜体系等)相比,本发明方法采用全新的镍催化体系,在温和条件下便可实现其交叉偶联,具有选择性优异、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后处理容易、污染小等优势,显示出较高的社会价值和工业推广前景。
  • Negishi偶联制备多氟联芳烃类化合物的方法
    申请人:陕西师范大学
    公开号:CN106146454B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egishi偶联制备多氟联芳烃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以烷基格氏试剂或烷基锂为活化剂,并在当量卤化锌辅助下,采用镍源与双膦配体形成的复合物为催化剂,实现多氟芳烃与卤代芳烃或芳基磺酸酯之间的交叉偶联,从而得到多氟联芳烃。与现有的合成方法相比,本发明首次采用Negishi偶联制备多氟联芳烃类化合物,该方法所涉及的偶联发生位点精准,高度可控,目标产物产率高且选择性优异,产率介于85%~99%之间,单芳基化产物比例高达99%以上,同时具有原料价格低廉、底物官能团耐受性好、底物适用性广、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后处理容易、污染小等优势,显示出较高的社会价值和工业推广前景。
  • 一种多氟苯基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申请人:陕西师范大学
    公开号:CN106243018B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氟苯基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在无水无氧条件下,以四氢呋喃为溶剂、烷基格氏试剂或烷基锂为活化剂,当量卤化锌辅助下,采用镍源与双膦配体形成的复合物为催化剂,实现多氟苯与卤代吡啶的交叉偶联,以90%左右的产率合成得到一系列多氟苯基吡啶类化合物,纯度达99%以上。本发明采用了较为廉价的多氟苯和镍复合物为原料和催化剂,避免了昂贵的多氟苯硼酸和钯催化剂的使用,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而且本发明具有反应体系简单、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后处理容易、污染小、易于工业化等优势,显示出较高的社会价值和工业推广前景。
  • <i>Ortho</i> ‐F,F‐DPEphos: Synthesis and Coordination Chemistry in Rhodium and Gold Complexes, and Comparison with DPEphos
    作者:James J. Race、Matthew J. Webb、Timothy Morgan Boyd、Andrew S. Weller
    DOI:10.1002/ejic.202200174
    日期:2022.8.26
    ortho-substitution is highlighted by the comparison of the aurophilic interactions in Au2Cl2(o-R,R-DPEphos) and the hydrogenation product from [Rh(o-R,R-DPEhphos)(NBD)][BArF4] complexes (R=H or F). An unexpected dicationic dimer of o-H,H-DPEphos with an agostic C−H group is revealed for the latter.
    已合成邻氟取代的 DPEphos 配体:o -F , F-DPEphos。通过比较 Au 2 Cl 2 (oR,R-DPEphos) 和 [Rh( o -R,R-DPEhphos)(NBD)] [ BAr F 4 ] 配合物(R=H或F)。后者揭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o -H,H-DPEphos 的双阳离子二聚体,带有一个抑制的 C-H 基团。
  • Palladium-Catalyzed C3-Benzylation of Indoles
    作者:Ye Zhu、Viresh H. Rawal
    DOI:10.1021/ja2095393
    日期:2012.1.11
    A general method for regioselective C3-benzylation of indoles has been developed. Various 3-substituted indoles and benzyl methyl carbonates with different electronic properties react under mild conditions to afford a diverse range of 3-benzylindolenine products in good yields.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