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imethyl (RS)-2-[N-benzyl-N-(2-chloroacetyl)amino]hexanedioate | 1240409-32-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methyl (RS)-2-[N-benzyl-N-(2-chloroacetyl)amino]hexanedioate
英文别名
Dimethyl 2-[benzyl-(2-chloroacetyl)amino]hexanedioate
dimethyl (RS)-2-[N-benzyl-N-(2-chloroacetyl)amino]hexanedioate化学式
CAS
1240409-32-8
化学式
C17H22ClNO5
mdl
——
分子量
355.818
InChiKey
BXOUYLWSCCPWP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3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11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7
  • 拓扑面积:
    72.9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合成和生物学评价的构象限制的σ 1个受体配体与7,9-二氮杂双环[4.2.2]癸烷骨架†
    摘要:
    综合的关键步骤 7,9-二氮杂双环[4.2.2]癸烷 系统是改良的Dieckmann缩合反应的。 哌嗪丁酸酯 参见图11,其利用捕获第一环化中间体与氯化物。在-90°C下用LiBH 4还原双环酮14可以非对映选择性地(> 99:1)合成构型醇15a,将其转化为最终的醇和醚16a-g。通过甲基和乙基醚15b和15c的X射线结构分析确定在2-位的构型。与具有三碳桥的双环体系相反,在醇15a的2位上的构型的反转未能得到反转的醇19a。然而,酮24的非选择性还原与L-Selectride导致非对映体醇16A和25A在比36:64的LiAlH 4还原的甲苯磺酸盐 20和烯烃18生成二氮杂双环癸烷 26和癸烯 27在四碳桥处没有进一步的取代基。的σ 1和σ 2个受体亲和力在受体结合研究,放射性配体进行了研究。所有试验化合物显示出较低σ 1比具有三元桥相应的双环衍生物的亲和力。减小的σ 1受体亲和力归因
    DOI:
    10.1039/c0ob00402b
  • 作为产物:
    描述:
    Dimethyl 2-(benzylamino)hexanedioate 、 氯乙酰氯三乙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10.5 g的产率得到dimethyl (RS)-2-[N-benzyl-N-(2-chloroacetyl)amino]hexanedi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立体选择性Dieckmann类似物环化哌嗪丁酸酯的双环σ受体配体†
    摘要:
    从外消旋开始 2-氨基己二酸(6)的哌嗪二酮 10个丁酸盐在四个反应步骤中合成了侧链。在用LHMDS使10脱质子并随后用LHMDS捕获乙醇酸锂时,建立了四碳桥。Me 3氯化硅得到非对映选择性的混合甲基甲硅烷基缩酮12,收率为94%。手性的新的中心的相对构型由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来确定12。在丁酸酯10转化为混合的甲基甲硅烷基缩酮12期间的高非对映选择性支持了形成醇锂11作为中心中间体。用LiBH 4选择性地还原酮13,得到醇14,其被苄基化并还原以提供最终的双环产物16和17。而酒精16 对两种σ受体亚型仅显示中等亲和力, 苄醚 17代表一个有效的和选择性σ 1受体配体(ķ我= 47 nM)。16和17的σ受体亲和力与较小的同系物5a和5c的比较清楚地表明,桥和O取代基的大小决定了亚型的选择性。
    DOI:
    10.1039/c003878d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Bicyclic σ receptor ligands by stereoselective Dieckmann analogous cyclization of piperazinebutyrate
    作者:Sunil Kumar Sunnam、Dirk Schepmann、Birgit Wibbeling、Bernhard Wünsch
    DOI:10.1039/c003878d
    日期:——
    as central intermediate. Stereoselective reduction of the ketone 13 with LiBH4 led to the alcohol 14, which was benzylated and reduced to provide the final bicyclic products 16 and 17. Whereas the alcohol 16 shows only moderate affinity to both σ receptor subtypes, the benzyl ether 17 represents a potent and selective σ1 receptor ligand (Ki = 47 nM). Comparison of the σ receptor affinities of 16 and
    从外消旋开始 2-氨基己二酸(6)的哌嗪二酮 10个丁酸盐在四个反应步骤中合成了侧链。在用LHMDS使10脱质子并随后用LHMDS捕获乙醇酸锂时,建立了四碳桥。Me 3氯化硅得到非对映选择性的混合甲基甲硅烷基缩酮12,收率为94%。手性的新的中心的相对构型由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来确定12。在丁酸酯10转化为混合的甲基甲硅烷基缩酮12期间的高非对映选择性支持了形成醇锂11作为中心中间体。用LiBH 4选择性地还原酮13,得到醇14,其被苄基化并还原以提供最终的双环产物16和17。而酒精16 对两种σ受体亚型仅显示中等亲和力, 苄醚 17代表一个有效的和选择性σ 1受体配体(ķ我= 47 nM)。16和17的σ受体亲和力与较小的同系物5a和5c的比较清楚地表明,桥和O取代基的大小决定了亚型的选择性。
  •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conformationally restricted σ1 receptor ligands with 7,9-diazabicyclo[4.2.2]decane scaffold
    作者:Sunil K. Sunnam、Dirk Schepmann、Elisabeth Rack、Roland Fröhlich、Katharina Korpis、Patrick J. Bednarski、Bernhard Wünsch
    DOI:10.1039/c0ob00402b
    日期:——
    key step in the synthesis of the 7,9-diazabicyclo[4.2.2]decane system was a modified Dieckmann condensation of piperazinebutyrate 11, which makes use of trapping the first cyclized intermediate with TMS-Cl. Reduction of the bicyclic ketone 14 with LiBH4 at −90 °C provided diastereoselectively (>99 : 1) the syn-configured alcohol 15a, which was converted into the final alcohol and ethers 16a–g. The configuration
    综合的关键步骤 7,9-二氮杂双环[4.2.2]癸烷 系统是改良的Dieckmann缩合反应的。 哌嗪丁酸酯 参见图11,其利用捕获第一环化中间体与氯化物。在-90°C下用LiBH 4还原双环酮14可以非对映选择性地(> 99:1)合成构型醇15a,将其转化为最终的醇和醚16a-g。通过甲基和乙基醚15b和15c的X射线结构分析确定在2-位的构型。与具有三碳桥的双环体系相反,在醇15a的2位上的构型的反转未能得到反转的醇19a。然而,酮24的非选择性还原与L-Selectride导致非对映体醇16A和25A在比36:64的LiAlH 4还原的甲苯磺酸盐 20和烯烃18生成二氮杂双环癸烷 26和癸烯 27在四碳桥处没有进一步的取代基。的σ 1和σ 2个受体亲和力在受体结合研究,放射性配体进行了研究。所有试验化合物显示出较低σ 1比具有三元桥相应的双环衍生物的亲和力。减小的σ 1受体亲和力归因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 麦撒奎 鹅膏氨酸 鹅膏氨酸 鸦胆子酸A甲酯 鸦胆子酸A 鸟氨酸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