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Styryl-oxazolin | 13670-35-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Styryl-oxazolin
英文别名
2-Styryl-Δ2-oxazolin;2-styryl-4,5-dihydro-oxazole;2-Styryl-4,5-dihydro-oxazol;2-Styryl-4,5-dihydrooxazole;2-(2-phenylethenyl)-4,5-dihydro-1,3-oxazole
2-Styryl-oxazolin化学式
CAS
13670-35-4
化学式
C11H11NO
mdl
——
分子量
173.214
InChiKey
NDAJRGYVXNVVN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9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8
  • 拓扑面积:
    21.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Styryl-oxazolinmethyl N-(4-chlorobenzylidene)glycinate 在 tetrakis(acetonitrile)copper(I)tetrafluoroborate 、 potassium tert-butylate 、 C54H44NO2P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以66%的产率得到methyl (2S,3R,4S,5R)-5-(4-chloro-phenyl)-4-(4,5-dihydro-oxazol-2-yl)-3-phenylpyrrolidine-2-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β-取代的烯基杂芳烃作为偶极亲和体在 Cu (I) -催化的偶氮甲碱叶立德的不对称 1,3-偶极环加成反应中,由双重激活策略提供支持:立体选择性和机械洞察力
    摘要:
    偶氮甲碱叶立德与各种缺电子烯烃的催化不对称 1,3-偶极环加成反应为有机合成中制备对映体富集的吡咯烷提供了最直接的方案。然而,在这样的协议中使用共轭链烯基杂芳烃作为偶极体来提供一类在药物化学中特别重要的分子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此,我们报告了各种 β-取代的烯基杂芳烃,在没有强吸电子取代物的情况下挑战内部烯烃底物,首次成功地用作偶极试剂在 Cu (I) 催化的偶氮甲碱的不对称 1,3-偶极环加成反应中叶立德。该反应提供了大量多立体杂环,以良好的收率结合了生物学上重要的吡咯烷和杂芳烃骨架,具有独特的非对映选择性和出色的对映选择性。我们广泛的密度泛函理论 (DFT) 计算提出了一个工作模型来解释立体化学结果的起源,并阐明了金属对偶极子和亲偶极子底物的罕见双重激活/配位,其中空间体积大、刚性和单齿亚磷酰胺具有三重同轴手性的配体在金属中心周围提供有效的手性袋中起着关键作用,从而产生高对映选择性。亲偶极底物中的杂原子与
    DOI:
    10.1021/jacs.0c12911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Elfeldt, Chemische Berichte, 1891, vol. 24, p. 3220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eeliger,W. et al., Angewandte Chemie, 1966, vol. 78, # 20, p. 913 - 927
    作者:Seeliger,W. et al.
    DOI:——
    日期:——
  • Elfeldt, Chemische Berichte, 1891, vol. 24, p. 3220
    作者:Elfeldt
    DOI:——
    日期:——
  • β-Substituted Alkenyl Heteroarenes as Dipolarophiles in the Cu(I)-Catalyzed Asymmetric 1,3-Dipolar Cycloaddition of Azomethine Ylides Empowered by a Dual Activation Strategy: Stereoselectivity and Mechanistic Insight
    作者:Xin Chang、Yuhong Yang、Chong Shen、Kun-Shan Xue、Zuo-Fei Wang、Hengjiang Cong、Hai-Yan Tao、Lung Wa Chung、Chun-Jiang Wang
    DOI:10.1021/jacs.0c12911
    日期:2021.3.10
    asymmetric 1,3-dipolar cycloaddition of azomethine ylides. This reaction furnishes a large array of multistereogenic heterocycles incorporating both the biologically important pyrrolidine and heteroarene skeletons in good yields with exclusive diastereoselectivity and excellent enantioselectivity. Our extensiv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calculations proposed a working model to explain the origin of the
    偶氮甲碱叶立德与各种缺电子烯烃的催化不对称 1,3-偶极环加成反应为有机合成中制备对映体富集的吡咯烷提供了最直接的方案。然而,在这样的协议中使用共轭链烯基杂芳烃作为偶极体来提供一类在药物化学中特别重要的分子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此,我们报告了各种 β-取代的烯基杂芳烃,在没有强吸电子取代物的情况下挑战内部烯烃底物,首次成功地用作偶极试剂在 Cu (I) 催化的偶氮甲碱的不对称 1,3-偶极环加成反应中叶立德。该反应提供了大量多立体杂环,以良好的收率结合了生物学上重要的吡咯烷和杂芳烃骨架,具有独特的非对映选择性和出色的对映选择性。我们广泛的密度泛函理论 (DFT) 计算提出了一个工作模型来解释立体化学结果的起源,并阐明了金属对偶极子和亲偶极子底物的罕见双重激活/配位,其中空间体积大、刚性和单齿亚磷酰胺具有三重同轴手性的配体在金属中心周围提供有效的手性袋中起着关键作用,从而产生高对映选择性。亲偶极底物中的杂原子与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