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酶是一种常见于人和动物胃肠道及泌尿道细菌感染的酶。它既是某些致病菌的致病因子之一,又是氮源性腐败物转化所必需的酶之一。尿素酶是人类首次获得晶体并发现含有Ni离子的金属酶。此外,它也是一种存在于大豆中的非有益成分,是一种含镍的寡聚酶,具有绝对专一性,特异性地催化脲素水解释放出氨和二氧化碳。
主要性质由2个或多个相同或不相同的亚基以非共价键连接而成,绝大多数寡聚酶都含有偶数亚基,但个别寡聚酶如荧光素酶、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则含有奇数亚基。亚基之间通过次级键结合,容易分开。
来源分布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种子中,以大豆和刀豆中的含量最为丰富。尿素酶也存在于动物血液和尿液中,并且某些微生物也能分泌脲酶。
用途主要用于测定尿和血液中的尿素,是一种含镍的寡聚酶。催化尿素水解生成碳酸铵和两分子氨,释放出氨和二氧化碳。
毒性GRAS(FDA §184.1924, 2000)。
使用限量不限制(GMP有相关规定,而FDA §184.1924.2000无限制)。
化学性质脲酶为白色细微结晶性粉末,能溶于水而不溶于醇、醚和丙酮等有机溶剂。其等电点在5.0~5.1之间,最适pH值为8.0。脲酶的活性受重金属离子抑制,它能催化尿素水解成氨和二氧化碳,并刺激机体产生脲酶抗体,从而抑制胃肠道内脲酶的活性,减少尿素水解,降低血氨水平,达到防治肝昏迷的目的。
用途一种非致病性、非产毒性细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用GR.AS的各种培养材料进行纯种培养后分离得到脲酶。另一种生产方法是以刀豆粉为原料,经过丙酮抽提、过滤、离心和重结晶获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