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3-bromo-4-methoxyphenyl)-hexan-2-one | 936630-72-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3-bromo-4-methoxyphenyl)-hexan-2-one
英文别名
6-(4-Methoxy-3-bromophenyl)hexan-2-one;6-(3-bromo-4-methoxyphenyl)hexan-2-one
6-(3-bromo-4-methoxyphenyl)-hexan-2-one化学式
CAS
936630-72-7
化学式
C13H17BrO2
mdl
——
分子量
285.181
InChiKey
WYMGOMYPXFIDKB-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4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6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6-(3-bromo-4-methoxyphenyl)-hexan-2-one 在 palladium 10% on activated carbon 、 氢气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乙醇氯仿 为溶剂, 20.0 ℃ 、344.75 kPa 条件下, 反应 3.0h, 生成 1-(4-hydroxyphenyl)-7-(3-bromo-4-methoxyphenyl)heptan-3-one
    参考文献:
    名称:
    线性二芳基庚烷类作为潜在的抗癌疗法:合成、生物学评价和构效关系研究
    摘要:
    为了开发有效的抗癌疗法,对癌细胞具有更大的选择性并减少副作用,例如由于药物对肠道菌群的有害作用引起的催吐作用,设计并分 7 个步骤合成了一系列线性二芳基庚烷 (LDH)产量良好至中等。评估了所有合成化合物的抗菌、抗增殖和拓扑异构酶-I 和-IIα 抑制活性。总体而言,所有化合物对所测试的细菌菌株几乎没有活性。大多数合成的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系(T47D)显示出良好的抗增殖活性;具体而言,化合物 6a、6d、7j 和 7e 的 IC50 值分别为 0.09、0.64、0.67 和 0.99 μM。在测试的化合物中,7b 抑制了 topo-I 9。在 100 μM 的浓度下,3%(喜树碱 68.8%)、7e 和 7h 分别抑制了 38.4% 和 47.4%(依托泊苷 76.9%)的 topo-IIα。这些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减少对不同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来提高对癌细胞的选择性,从而获得一组有前景的抗癌药物。
    DOI:
    10.1007/s12272-018-1004-8
  • 作为产物:
    描述:
    3-溴-4-羟基苯甲醛 在 palladium 10% on activated carbon 、 氢气potassium carbonate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乙醇氯仿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43.0h, 生成 6-(3-bromo-4-methoxyphenyl)-hexa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线性二芳基庚烷类作为潜在的抗癌疗法:合成、生物学评价和构效关系研究
    摘要:
    为了开发有效的抗癌疗法,对癌细胞具有更大的选择性并减少副作用,例如由于药物对肠道菌群的有害作用引起的催吐作用,设计并分 7 个步骤合成了一系列线性二芳基庚烷 (LDH)产量良好至中等。评估了所有合成化合物的抗菌、抗增殖和拓扑异构酶-I 和-IIα 抑制活性。总体而言,所有化合物对所测试的细菌菌株几乎没有活性。大多数合成的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系(T47D)显示出良好的抗增殖活性;具体而言,化合物 6a、6d、7j 和 7e 的 IC50 值分别为 0.09、0.64、0.67 和 0.99 μM。在测试的化合物中,7b 抑制了 topo-I 9。在 100 μM 的浓度下,3%(喜树碱 68.8%)、7e 和 7h 分别抑制了 38.4% 和 47.4%(依托泊苷 76.9%)的 topo-IIα。这些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减少对不同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来提高对癌细胞的选择性,从而获得一组有前景的抗癌药物。
    DOI:
    10.1007/s12272-018-1004-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Versatile Synthesis of Cyclic Diphenyl Ether-Type Diarylheptanoids: Acerogenins, (±)-Galeon, and (±)-Pterocarine
    作者:Byeong-Seon Jeong、Qian Wang、Jong-Keun Son、Yurngdong Jahng
    DOI:10.1002/ejoc.200600938
    日期:2007.3
    versatile method for the total synthesis of cyclic diphenyl ether-type diarylheptanoids, acerogenin C, acerogenin L, (±)-galeon, and (±)-pterocarine was described. The Ullmann reaction of suitably substituted linear diphenylheptanoids was employed for the intramolecular formation of the key ether intermediates as the final step. The prerequisite diarylheptanoids were prepared by a series of cross-aldol
    描述了一种用于全合成环状二苯醚型二芳基庚烷、acerogenin C、acerogenin L、(±)-galeon 和 (±)-pterocarine 的通用方法。适当取代的线性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的 Ullmann 反应用于关键醚中间体的分子内形成,作为最后一步。先决条件二芳基庚烷是通过一系列从容易获得的起始苯甲醛的交叉羟醛缩合反应制备的。 (©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69451 Weinheim, Germany, 2007)
  • Total synthesis of acerogenins E, G and K, and centrolobol
    作者:Tetsuhiro Ogura、Toyonobu Usuki
    DOI:10.1016/j.tet.2013.01.065
    日期:2013.4
    The first total synthesis of the diaiylheptanoid acerogenins E and K, isolated from Acer nikoense MAXIM., is described. Formation of the 13-membered m,m-cyclophane skeleton was successfully achieved on the basis of a domino process involving a Miyaura arylborylation intramolecular Suzuki reaction. The cyclization precursor was prepared via a Wittig reaction and Claisen Schmidt condensation, which proceeded in moderate yields. The total synthesis of acerogenin G and centrolobol was also achieved from a common synthetic intermediate. (C) 2013 Elsevier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R)-3-(叔丁基)-4-(2,6-二异丙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2S,3R)-3-(叔丁基)-2-(二叔丁基膦基)-4-甲氧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R,2''R,3R,3''R)-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氟-3-异丙氧基苯基)三氟硼酸钾 (+)-6,6'-{[(1R,3R)-1,3-二甲基-1,3基]双(氧)}双[4,8-双(叔丁基)-2,10-二甲氧基-丙二醇 麦角甾烷-6-酮,2,3,22,23-四羟基-,(2a,3a,5a,22S,23S)- 鲁前列醇 顺式6-(对甲氧基苯基)-5-己烯酸 顺式-铂戊脒碘化物 顺式-四氢-2-苯氧基-N,N,N-三甲基-2H-吡喃-3-铵碘化物 顺式-4-甲氧基苯基1-丙烯基醚 顺式-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 顺式-1,3-二甲基-4-苯基-2-氮杂环丁酮 非那西丁杂质7 非那西丁杂质3 非那西丁杂质22 非那西丁杂质18 非那卡因 非布司他杂质37 非布司他杂质30 非布丙醇 雷诺嗪 阿达洛尔 阿达洛尔 阿莫噁酮 阿莫兰特 阿维西利 阿索卡诺 阿米维林 阿立酮 阿曲汀中间体3 阿普洛尔 阿普斯特杂质67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托西汀EP杂质A 阿托莫西汀杂质24 阿托莫西汀杂质10 阿托莫西汀EP杂质C 阿尼扎芬 阿利克仑中间体3 间苯胺氢氟乙酰氯 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 间苯二酚二异丙醇醚 间苯二酚二(2-羟乙基)醚 间苄氧基苯乙醇 间甲苯氧基乙酸肼 间甲苯氧基乙腈 间甲苯异氰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