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N,N',N'-tetracyclohexyl-5,5-dimethyl-3,7-dioxa-azelaic acid-diamide | 108444-70-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N,N',N'-tetracyclohexyl-5,5-dimethyl-3,7-dioxa-azelaic acid-diamide
英文别名
Acetamide, 2,2'-[(2,2-dimethyl-1,3-propanediyl)bis(oxy)]bis[N,N-dicyclohexyl-;N,N-dicyclohexyl-2-[3-[2-(dicyclohexylamino)-2-oxoethoxy]-2,2-dimethylpropoxy]acetamide
N,N,N',N'-tetracyclohexyl-5,5-dimethyl-3,7-dioxa-azelaic acid-diamide化学式
CAS
108444-70-8
化学式
C33H58N2O4
mdl
——
分子量
546.835
InChiKey
KMMORZBXZZSBB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4
  • 重原子数:
    39
  • 可旋转键数:
    12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94
  • 拓扑面积:
    59.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N,N',N'-tetracyclohexyl-5,5-dimethyl-3,7-dioxa-azelaic acid-diamide 在 lithium tetrafluoroborat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利用离子-偶极子相互作用:一种简单有效的高性能锂受体方法
    摘要:
    各个行业对锂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因此需要开发高效的提取和纯化方法。作为对这一势在必行的回应,设计对锂离子具有高选择性和亲和力的合成受体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高性能锂受体方法,该方法利用离子偶极相互作用作为锂结合的主要驱动力。我们的研究包括设计、合成和评估五种不同的离子载体,其特征是与锂的离子-偶极相互作用不同,最终显着增强了结合亲和力和 Li + /Na +与传统的基于大环冠醚的受体相比具有选择性。此外,我们确定了一种基于吡啶-N-氧化物的新结构单元,它可作为开发具有增强锂结合能力的受体的有效基序。此外,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量过量的 NaCl 和 KCl 存在的情况下,使用新发现的离子载体可以快速有效地固液萃取 LiCl。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为高性能锂受体的分子设计策略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并倡导继续探索可持续的分子材料以提高锂的识别和提取效率。
    DOI:
    10.1039/d3ta01831h
  • 作为产物:
    描述:
    5,5-dimethyl-3,7-dioxa-1,9-nonandioic acid 在 氯化亚砜三乙胺N,N-二甲基甲酰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甲苯 为溶剂, 反应 19.0h, 生成 N,N,N',N'-tetracyclohexyl-5,5-dimethyl-3,7-dioxa-azelaic acid-di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3,7-二氧杂氮杂甲酰胺用作锂离子选择性液体膜电极的离子载体
    摘要:
    合成的亲脂性中性载体显示Li + / Na +选择性高达约。80在高度亲脂性液体膜中。与早先描述的系统相比,传感器膜表现出改善的响应时间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它们允许在临床浓度范围内可靠地测量血清中的Li +。制备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N(N,N,N ',N'-四环己基-5,5-二甲基-3,7-二氧杂氮杂酰胺)的1:1 Li + /离子载体,并通过X射线阐明了其结构分析。
    DOI:
    10.1002/hlca.1986069080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IMON, WILHELM
    作者:SIMON, WILHELM
    DOI:——
    日期:——
  • US5023374A
    申请人:——
    公开号:US5023374A
    公开(公告)日:1991-06-11
  • 3,7-Dioxaazelaamides as Ionophores for Lithium Ion Selective Liquid Membrane Electrodes
    作者:Erich Metzger、Roland Aeschimann、Martin Egli、Gaby Suter、Ren� Dohner、Daniel Ammann、Max Dobler、Wilhelm Simon
    DOI:10.1002/hlca.19860690806
    日期:1986.12.10
    Lipophilic neutral carriers were synthesized which show Li+/Na+ selectivities of up to ca. 80 in highly lipophilic liquid membranes. The sensor membranes exhibit improved response times and increased lifetimes as compared to systems described earlier. They allow reliable measurements of Li+ in blood serum within the clinical concentration range. A 1:1 Li+/ionophore complex of one representative (N
    合成的亲脂性中性载体显示Li + / Na +选择性高达约。80在高度亲脂性液体膜中。与早先描述的系统相比,传感器膜表现出改善的响应时间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它们允许在临床浓度范围内可靠地测量血清中的Li +。制备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N(N,N,N ',N'-四环己基-5,5-二甲基-3,7-二氧杂氮杂酰胺)的1:1 Li + /离子载体,并通过X射线阐明了其结构分析。
  • Harnessing ion–dipole interactions: a simple and effective approach to high-performance lithium receptors
    作者:Chengkai Xu、Quy Tran、Lukasz Wojtas、Wenqi Liu
    DOI:10.1039/d3ta01831h
    日期:——
    characterized by varied ion–dipole interactions with lithium, culminating in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inding affinity and Li+/Na+ selectivity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macrocyclic crown ether-based receptors. Moreover, we identify a new building block based on pyridine-N-oxide, which serves as an efficacious motif for developing receptors with augmented lithium-binding capacities. Additionally,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各个行业对锂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因此需要开发高效的提取和纯化方法。作为对这一势在必行的回应,设计对锂离子具有高选择性和亲和力的合成受体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高性能锂受体方法,该方法利用离子偶极相互作用作为锂结合的主要驱动力。我们的研究包括设计、合成和评估五种不同的离子载体,其特征是与锂的离子-偶极相互作用不同,最终显着增强了结合亲和力和 Li + /Na +与传统的基于大环冠醚的受体相比具有选择性。此外,我们确定了一种基于吡啶-N-氧化物的新结构单元,它可作为开发具有增强锂结合能力的受体的有效基序。此外,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量过量的 NaCl 和 KCl 存在的情况下,使用新发现的离子载体可以快速有效地固液萃取 LiCl。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为高性能锂受体的分子设计策略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并倡导继续探索可持续的分子材料以提高锂的识别和提取效率。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 麦撒奎 鹅膏氨酸 鹅膏氨酸 鸦胆子酸A甲酯 鸦胆子酸A 鸟氨酸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