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3,4,4,5,5,5-heptafluoro-1-nitropentan-2-ol | 377-61-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3,4,4,5,5,5-heptafluoro-1-nitropentan-2-ol
英文别名
3,3,4,4,5,5,5-Heptafluor-1-nitro-pentan-2-ol
3,3,4,4,5,5,5-heptafluoro-1-nitropentan-2-ol化学式
CAS
377-61-7
化学式
C5H4F7NO3
mdl
——
分子量
259.08
InChiKey
ZXFRDGBMIGOQJL-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9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66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3,4,4,5,5,5-heptafluoro-1-nitropentan-2-ol 在 phosphorus pentoxide 作用下, 生成 (E)-3,3,4,4,5,5,5-heptafluoro-1-nitropent-1-ene
    参考文献:
    名称:
    The Preparation and Reactions of Some Fluorine-containing Nitro Compounds
    摘要:
    DOI:
    10.1021/ja01630a022
  • 作为产物:
    描述:
    2,2,3,3,4,4,4-七氟丁醛水合物硝基甲烷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反应 3.0h, 以84%的产率得到3,3,4,4,5,5,5-heptafluoro-1-nitropentan-2-ol
    参考文献:
    名称:
    含氟蝶呤的合成
    摘要:
    描述了一些7,7-二氟-7,8-二蝶呤和蝶呤从含氟的脂肪族前体和适当取代的嘧啶的6或7位上带有氟烷基取代基的合成。发现含氟的蝶呤非常不溶,并且对稀水溶液中的亲核试剂和碱也稳定。
    DOI:
    10.1016/0040-4020(96)00782-x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synthesis of fluorine-containing pterins
    作者:Caroline Dunn、Colin L. Gibson、Colin J. Suckling
    DOI:10.1016/0040-4020(96)00782-x
    日期:1996.9
    The synthesis of some 7,7-difluoro-7,8-dihydropterins and pterins with fluoroalkyl subsitutents at the 6 or 7 positions from fluorine-containing aliphatic precursors and suitably substituted pyrimidines is described. The fluorine-containing pterins were found to be very insoluble and also stable to nucleophiles and bases in dilute aqueous solution.
    描述了一些7,7-二氟-7,8-二蝶呤和蝶呤从含氟的脂肪族前体和适当取代的嘧啶的6或7位上带有氟烷基取代基的合成。发现含氟的蝶呤非常不溶,并且对稀水溶液中的亲核试剂和碱也稳定。
  • The Preparation and Reactions of Some Fluorine-containing Nitro Compounds
    作者:D. J. Cook、O. R. Pierce、E. T. McBee
    DOI:10.1021/ja01630a022
    日期:1954.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