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9,10-二氢蒽-9,10-二羧酸酐 | 40815-01-8

中文名称
9,10-二氢蒽-9,10-二羧酸酐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9,10-dihydroanthracene-9,10-dicarboxylic anhydride
英文别名
9,10-dihydro-anthracene-9,10-dicarboxylic acid anhydride;9,10-Dihydro-anthracen-9,10-dicarbonsaeure-anhydrid;9,10-Dihydroanthracen-9,10-dicarbonsaeureanhydrid;16-Oxatetracyclo[6.6.3.02,7.09,14]heptadeca-2,4,6,9,11,13-hexaene-15,17-dione;16-oxatetracyclo[6.6.3.02,7.09,14]heptadeca-2,4,6,9,11,13-hexaene-15,17-dione
9,10-二氢蒽-9,10-二羧酸酐化学式
CAS
40815-01-8
化学式
C16H10O3
mdl
——
分子量
250.254
InChiKey
PTXOYBPJOMEDB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94-195 °C
  • 沸点:
    465.3±45.0 °C(Predicted)
  • 密度:
    1.357±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6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2
  • 拓扑面积:
    43.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9,10-二氢蒽-9,10-二羧酸酐吡啶 、 potassium disulphite 、 氢溴酸溶剂黄146三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氯化碳二氯甲烷丙酮 为溶剂, 反应 6.0h, 生成 [(2R,3S,4R,5R,6S)-3,4-diacetyloxy-5-(15,17-dioxo-16-azatetracyclo[6.6.3.02,7.09,14]heptadeca-2,4,6,9,11,13-hexaen-16-yl)-6-sulfanyloxan-2-yl]methyl acetate
    参考文献:
    名称:
    碳水化合物衍生的硫醇作为质子极性反转催化剂,用于对映选择性自由基链反应
    摘要:
    已经制备并表征了多种新的同手性碳水化合物衍生的硫醇,其中SH基团连接到异头碳原子上。这些硫醇已被评估为质子极性反转催化剂,可介导三苯基硅烷向前手性亚甲基内酯中的H 2 C CR 1 R 2基团进行对映选择性自由基链加成,从而得到一般型Ph 3 SiCH 2 CHR 1 R 2的手性加合物。; 化学收率一直很高。进行了硫醇结构的系统改变,目的是增加前手性烷基Ph从SH基团夺取氢原子的对映选择性。3 SICH 2 CR 1 - [R 2。尽管在60℃下进行的反应中可以以高对映体过量获得加合物,但是与使用简单的四-O-乙酰基-β-吡喃葡萄糖和-β-甘露吡喃硫醇作为催化剂所获得的相比,对映选择性没有显着提高。据发现,吡喃糖硫醇的α端基异构体是无效的,在对映选择性介导氢的原子转移到自由基博士3 SICH 2 CR 1 - [R 2。所有的β-吡喃糖硫醇以相同的方式给出不对称诱导,但是两个具有较少极性
    DOI:
    10.1039/b202022j
  • 作为产物:
    描述:
    乙醚sodium乙酸酐 作用下, 生成 9,10-二氢蒽-9,10-二羧酸酐
    参考文献:
    名称:
    Mathieu, Annales de Chimie (Cachan, France), 1945, vol. <11> 20, p. 215,237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Ligands for the common allosteric site of acetylcholine M2-receptor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作者:U Holzgrabe、W Bender、H.M Botero Cid、M Staudt、R Pick、C Pfletschinger、E Balatková、C Tränkle、K Mohr
    DOI:10.1016/s0031-6865(99)00028-x
    日期:2000.3
    common allosteric binding site of muscarinic M2 receptors, the orthosteric site of which was liganded with the N-methylscolopamine. The phthalimido substituted hexane-bisammonium compound W84 served as a starting point. Previous molecular modelling studies revealed two positive charges and two aromatic imides in a sandwich-like arrangement to be essential for a high allosteric potency. A three-dimensional
    乙酰胆碱M2受体变构位点的配体能够延迟正构位点同时结合的配体的解离。该作用促进正构配体对受体的占领。变构作用打开了各种治疗的观点,例如在有机磷中毒方面。我们研究的目的是优化调节剂对毒蕈碱M2受体常见变构结合位点的亲和力,该位点的正构位点与N-甲基scolopamine配位。邻苯二甲酰亚胺基取代的己烷-双铵化合物W84用作起点。先前的分子建模研究表明,以类似三明治的方式排列的两个正电荷和两个芳族酰亚胺对于高变构效能至关重要。三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3D QSAR)分析预测,在侧酰亚胺部分上具有尺寸增加的取代基的化合物可增强对变构结合位点的亲和力。因此,我们合成并在药理学上评估了带有“饱和”邻苯二甲酰亚胺基团的化合物,以及在分子的一个或两个末端的芳香环上具有取代度逐渐增加的大小的取代基的邻苯二甲酰亚胺。在每个系列中,可以得出QSAR:1.邻苯二甲酰亚胺部分芳环的“饱和”导致化合物的效力降低。2.
  • Steric interactions in substituted cyclohexadienes. Part I. meso-substituted dihydroanthracenes : steric effects in the reactions of cis- and trans-isomers
    作者:A. H. Beckett、B. A. Mulley
    DOI:10.1039/jr9550004159
    日期:——
  • Rigaudy; Farthouat, Comptes Rendus Hebdomadaires des Seances de l'Academie des Sciences, 1952, vol. 234, p. 1064
    作者:Rigaudy、Farthouat
    DOI:——
    日期:——
  • Rigaudy, Annales de Chimie (Cachan, France), 1950, vol. <12> 5, p. 398,434, 442
    作者:Rigaudy
    DOI:——
    日期:——
  • Augustin,M.; Kuppe,K.R., Zeitschrift fur Chemie, 1974, vol. 14, p. 306 - 308
    作者:Augustin,M.、Kuppe,K.R.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齐斯托醌 黄决明素 马普替林杂质E(N-甲基马普替林) 马普替林杂质D 马普替林 颜料黄199 颜料黄147 颜料黄123 颜料黄108 颜料红89 颜料红85 颜料红251 颜料红177 颜料紫27 顺式-1-(9-蒽基)-2-硝基乙烯 阿美蒽醌 阳离子蓝3RL 长蠕孢素 镁蒽四氢呋喃络合物 镁蒽 锈色洋地黄醌醇 锂钠2-[[4-[[3-[(4-氨基-9,10-二氧代-3-磺基-1-蒽基)氨基]-2,2-二甲基-丙基]氨基]-6-氯-1,3,5-三嗪-2-基]氨基]苯-1,4-二磺酸酯 锂胭脂红 链蠕孢素 铷离子载体I 铝洋红 铂(2+)二氯化1-({2-[(2-氨基乙基)氨基]乙基}氨基)蒽-9,10-二酮(1:1) 钾6,11-二氧代-6,11-二氢-1H-蒽并[1,2-d][1,2,3]三唑-4-磺酸酯 钠6,11-二氧代-6,11-二氢-1H-蒽并[1,2-d][1,2,3]三唑-4-磺酸酯 钠4-({4-[乙酰基(乙基)氨基]苯基}氨基)-1-氨基-9,10-二氧代-9,10-二氢-2-蒽磺酸酯 钠2-[(4-氨基-9,10-二氧代-3-磺基-9,10-二氢-1-蒽基)氨基]-4-{[2-(磺基氧基)乙基]磺酰基}苯甲酸酯 钠1-氨基-9,10-二氢-4-[[4-(1,1-二甲基乙基)-2-甲基苯基]氨基]-9,10-二氧代蒽-2-磺酸盐 钠1-氨基-4-[(3-{[(4-甲基苯基)磺酰基]氨基}苯基)氨基]-9,10-二氧代-9,10-二氢-2-蒽磺酸酯 钠1-氨基-4-[(3,4-二甲基苯基)氨基]-9,10-二氧代-9,10-二氢-2-蒽磺酸酯 钠1-氨基-4-(1,3-苯并噻唑-2-基硫基)-9,10-二氧代蒽-2-磺酸盐 醌茜隐色体 醌茜素 酸性蓝127:1 酸性紫48 酸性紫43 酸性兰62 酸性兰25 酸性兰182 酸性兰140 酸性兰138 酸性兰 129 透明蓝R 透明蓝AP 透明红FBL 透明紫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