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丙氨酸-3-13C | 133665-48-2

中文名称
D-丙氨酸-3-13C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3-13C]alanine
英文别名
<3-13C>-D-alanine;C13L-alanine;(2R)-2-amino(313C)propanoic acid
D-丙氨酸-3-13C化学式
CAS
133665-48-2
化学式
C3H7NO2
mdl
——
分子量
90.0831
InChiKey
QNAYBMKLOCPYGJ-DOCFYQGN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91 °C (dec.)(lit.)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
  • 重原子数:
    6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7
  • 拓扑面积:
    63.3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3

安全信息

  • WGK Germany:
    3

SDS

SDS:2140027a052980fd352ef91994b2a626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D-丙氨酸-3-13C 在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58h, 生成 (S)-2-aminopropan-1-ol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系列镧系元素配合物的内在各向异性参数为结构-磁性关系提供了新的见解
    摘要:
    镧系元素螯合标签 (LCT) 广泛用于生物大分子的高级顺磁 NMR。它们诱导的伪接触位移 (PCS) 和残余偶极耦合 (RDC) 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磁化率张量的各向异性,这通常由共轭蛋白的共振决定,不可避免地会通过运动平均来降低影响。在这里,我们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镧系元素系列的固有各向异性参数,这些参数是通过配体本身的共振实验确定的。强烈位移的质子光谱只能通过广泛的、特定于位点的同位素标记来分配。获得的极大各向异性为未来的 PCS 应用提供了上限。令我们大吃一惊的是,至少在室温下,
    DOI:
    10.1016/j.chempr.2021.08.011
  • 作为产物:
    描述:
    (3S,6R)-6-tert-butyl-5-methoxy-[3-13C]methyl-6-methyl-3,6-dihydro-2H-1,4-oxazin-2-one 在 氢溴酸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83%的产率得到D-丙氨酸-3-13C
    参考文献:
    名称:
    6-叔丁基-5-甲氧基-6-甲基-3,6-二氢-2H-1,4-恶嗪-2-one 作为新的手性甘氨酸等价物的不对称合成:制备对映异构纯的 α-叔和 α -季α-氨基酸
    摘要:
    手性恶嗪酮 2 已被开发为一种新的手性甘氨酸等价物,用于单取代和双取代 α-氨基酸的不对称合成。它衍生自作为手性助剂的 α-羟基羧酸 1,并且通过外消旋化合物 (RS)-1 的光学拆分很容易以对映体纯形式获得。对于烷基化反应,2 用 sBuLi 或磷腈碱去质子化。随后用卤代烷处理产生单取代化合物 13/14a-c、e、f、(ent)-13d、(ent)-14d,而第二个烷基化步骤,通过相应的烯醇化物,提供双取代化合物 17/18a- d. 两个烷基化步骤都以良好的产率和出色的非对映选择性(高达 99% de)进行,甚至可以使用反应性较低的亲电子试剂,如异丙基碘。在该反应中获得的结果支持这样的假设,即 2 的烯醇化物以及 2 的单取代衍生物的烯醇化物形成聚集体的倾向较小,从而阻碍了与其他含氧量较高的系统的烷基化反应。从 2 的单取代和双取代衍生物的主要非对映异构体中,通过恶嗪酮环的水解裂解,以高对映体纯度获得相应的
    DOI:
    10.1002/ejoc.20039017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IDA, KATSUMI;KAJIWARA, MASAHIRO, J. LABELL. COMPOUNDS AND RADIOPHARM., 29,(1991) N, C. 201-216
    作者:IIDA, KATSUMI、KAJIWARA, MASAHIRO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