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N-[3,4,5-trimethoxybenzalidene]aminopyridine | 238423-52-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N-[3,4,5-trimethoxybenzalidene]aminopyridine
英文别名
N-pyridin-2-yl-1-(3,4,5-trimethoxyphenyl)methanimine
2-N-[3,4,5-trimethoxybenzalidene]aminopyridine化学式
CAS
238423-52-4
化学式
C15H16N2O3
mdl
——
分子量
272.304
InChiKey
ZRCLIVDBJWAMP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4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
  • 拓扑面积:
    52.9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N-[3,4,5-trimethoxybenzalidene]aminopyridine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作用下, 以 1,2-二氯乙烷甲苯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Pyrido [1,2-a] 嘧啶酮中离子化合物含有香兰素部分:设计、合成、抗菌活性和机理
    摘要:
    米黄单胞菌光伏。oryzicola ( Xoo ) 是一种导致水稻白叶枯病的植物病原体,其防治仍具有挑战性。为了发现创新和极强的抗菌剂,引入香草醛部分以开发一系列新型介离子衍生物。化合物15对Xoo表现出优异的体外抗菌活性,50%有效浓度值(EC 50)为27.5 μg/mL,优于阳性对照剂噻二唑铜(97.1 μg/mL),与化合物“ A11 ” (17.4 μg/mL)。温室盆栽实验还揭示了化合物15100 μg/mL 对水稻白叶枯病的体内治疗效果为 38.5%,保护效果为 36.8%,高于噻二唑铜(分别为 31.2% 和 32.6%)和化合物“ A11 ”(分别为 29.6% 和 33.2%) )。化合物15通过调节光合途径增强了相关防御酶的活性,增加了叶绿素含量,促进了水稻对细菌侵染的抵抗力。该研究为后续介离子衍生物的结构修饰和机理研究提供了依据。
    DOI:
    10.1021/acs.jafc.2c01838
  • 作为产物:
    描述:
    丁香醛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1,2-二氯乙烷乙腈 为溶剂, 反应 4.0h, 生成 2-N-[3,4,5-trimethoxybenzalidene]aminopyr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Pyrido [1,2-a] 嘧啶酮中离子化合物含有香兰素部分:设计、合成、抗菌活性和机理
    摘要:
    米黄单胞菌光伏。oryzicola ( Xoo ) 是一种导致水稻白叶枯病的植物病原体,其防治仍具有挑战性。为了发现创新和极强的抗菌剂,引入香草醛部分以开发一系列新型介离子衍生物。化合物15对Xoo表现出优异的体外抗菌活性,50%有效浓度值(EC 50)为27.5 μg/mL,优于阳性对照剂噻二唑铜(97.1 μg/mL),与化合物“ A11 ” (17.4 μg/mL)。温室盆栽实验还揭示了化合物15100 μg/mL 对水稻白叶枯病的体内治疗效果为 38.5%,保护效果为 36.8%,高于噻二唑铜(分别为 31.2% 和 32.6%)和化合物“ A11 ”(分别为 29.6% 和 33.2%) )。化合物15通过调节光合途径增强了相关防御酶的活性,增加了叶绿素含量,促进了水稻对细菌侵染的抵抗力。该研究为后续介离子衍生物的结构修饰和机理研究提供了依据。
    DOI:
    10.1021/acs.jafc.2c0183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uSO<sub>4</sub>–Glucose for in Situ Generation of Controlled Cu(I)–Cu(II) Bicatalysts: Multicomponent Reaction of Heterocyclic Azine and Aldehyde with Alkyne, and Cycloisomerization toward Synthesis of N-Fused Imidazoles
    作者:Sankar K. Guchhait、Ajay L. Chandgude、Garima Priyadarshani
    DOI:10.1021/jo3003024
    日期:2012.5.4
    ethanol (nonanhydrous) under open air has been explored. With this catalysis, the multicomponent cascade reaction of A3-coupling of heterocyclic amidine with aldehyde and alkyne, 5-exo-dig cycloisomerization, and prototropic shift has afforded an efficient and eco-friendly synthesis of therapeutically important versatile N-fused imidazoles. Diverse heterocyclic amidines, several of which are known to
    探索了在露天条件下,葡萄糖乙醇(无)中部分还原CuSO 4所产生的混合Cu(I)-Cu(II)系统的催化效率。通过这种催化,杂环am与醛和炔烃的A 3偶联,5- exo-dig环异构化和质变转移的多组分级联反应提供了一种具有治疗意义的通用N-稠合咪唑的高效环保合成。不同的杂环am,其中几种已知的是反应性较差的,并且醛在该催化过程中是相容的。
  • Physicochemical Investigations of Th(IV) and UO<sub>2</sub>(VI) Complexes with New Schiff Bases Along with their Toxic Effects
    作者:Sonal Agnihotri、Kishor Arora
    DOI:10.1155/2010/859034
    日期:——

    Schiff bases were obtained usingp-trimethoxy benzaldehyde,p-hydroxyl benzaldehyde and 2-amino pyridine to prepare new complexes of thorium(IV) and dioxouranium(VI) metals by various anions. The synthesized ligands and complexes were analytically studied through spectral studies, elemental analysis conductance measurements along with semi empirical and thermogravimetric methods. The complexes were assigned various coordination numbers ranging from 6-10 on the basis of these studies.

    使用对位三甲氧基苯甲醛、对位羟基苯甲醛和2-氨基吡啶制备带有不同阴离子的(IV)和二氧化铀(VI)属的新配合物,得到了席夫碱。通过光谱研究、元素分析、电导率测量以及半经验和热重法,对合成的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这些研究,这些配合物被分配了不同的配位数,范围从6到10。
  • Annulation of Conjugated Azine-Imine with a Sulfoxonium Ylide in a Noncarbenoid Route to Synthesize Multisubstituted Imidazole-Fused Heterocycles
    作者:Sankar K. Guchhait、Meenu Saini、Viren J. Khivsara、Santosh K. Giri
    DOI:10.1021/acs.joc.1c00052
    日期:2021.4.2
  • Agnihotri, Sonal; Singh, Bhoop; Burman, Kiran, 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2011, vol. 23, # 5, p. 2086 - 2088
    作者:Agnihotri, Sonal、Singh, Bhoop、Burman, Kiran、Arora, Kishor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R)-3-(叔丁基)-4-(2,6-二异丙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2S,3R)-3-(叔丁基)-2-(二叔丁基膦基)-4-甲氧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R,2''R,3R,3''R)-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氟-3-异丙氧基苯基)三氟硼酸钾 (+)-6,6'-{[(1R,3R)-1,3-二甲基-1,3基]双(氧)}双[4,8-双(叔丁基)-2,10-二甲氧基-丙二醇 麦角甾烷-6-酮,2,3,22,23-四羟基-,(2a,3a,5a,22S,23S)- 鲁前列醇 顺式6-(对甲氧基苯基)-5-己烯酸 顺式-铂戊脒碘化物 顺式-四氢-2-苯氧基-N,N,N-三甲基-2H-吡喃-3-铵碘化物 顺式-4-甲氧基苯基1-丙烯基醚 顺式-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 顺式-1,3-二甲基-4-苯基-2-氮杂环丁酮 非那西丁杂质7 非那西丁杂质3 非那西丁杂质22 非那西丁杂质18 非那卡因 非布司他杂质37 非布司他杂质30 非布丙醇 雷诺嗪 阿达洛尔 阿达洛尔 阿莫噁酮 阿莫兰特 阿维西利 阿索卡诺 阿米维林 阿立酮 阿曲汀中间体3 阿普洛尔 阿普斯特杂质67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托西汀EP杂质A 阿托莫西汀杂质24 阿托莫西汀杂质10 阿托莫西汀EP杂质C 阿尼扎芬 阿利克仑中间体3 间苯胺氢氟乙酰氯 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 间苯二酚二异丙醇醚 间苯二酚二(2-羟乙基)醚 间苄氧基苯乙醇 间甲苯氧基乙酸肼 间甲苯氧基乙腈 间甲苯异氰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