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butyl-3-hydroxy-3-phenylisoindolin-1-one | 27687-38-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butyl-3-hydroxy-3-phenylisoindolin-1-one
英文别名
2-butyl-3-phenyl-3-hydroxyisoindol-1-one;N-(n-Butyl)-3-phenyl-3-hydroxy-phthalimidin;2-n-Butyl-3-phenyl-3-hydroxy-isoindolinon;2-butyl-3-hydroxy-3-phenyl-2,3-dihydro-isoindol-1-one;2-Butyl-3-hydroxy-3-phenylisoindol-1-one
2-butyl-3-hydroxy-3-phenylisoindolin-1-one化学式
CAS
27687-38-3
化学式
C18H19NO2
mdl
——
分子量
281.354
InChiKey
DDPYSLDKTRCPB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1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8
  • 拓扑面积:
    40.5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2-benzyl-N-butylbenzamide 在 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potassium tert-butylate氧气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以87%的产率得到2-butyl-3-hydroxy-3-phenylisoindolin-1-one
    参考文献:
    名称:
    测试自由基-阴离子 CH-胺化的极限:碱度降低 1000 万倍,通过混合 C-N/C-O 形成级联开辟了一条生成羟基异吲哚啉的新途径
    摘要:
    分子内 C(sp 3 )–H 酰胺化在t -BuOK、分子氧和 DMF存在下进行。这种转变是通过酸性 N-H 键的去质子化和苄基 C-H 键向氢原子转移 (HAT) 的选择性自由基激活而引发的。这种自由基-阴离子中间体在形成二中心/三电子 (2c,3e) C-N 键的过程中发生环化,从而消除了氮中的电子密度。由于这种电负性元素可以抵抗这种“氧化”,因此使氮富含电子是克服这一问题的关键。这项工作通过使用酰胺代替苯胺,极大地扩展了可以参与该过程的 N-阴离子的范围。由此产生的N 组分碱度(和亲核性)降低10 7倍,使 C-N 键形成的活化势垒加倍,并使该过程接近热中性。值得注意的是,该反应还将弱还原剂转化为更强的还原剂。这种“还原剂上转换”允许分子氧等温和氧化剂完成级联的第一部分。相比之下,NH/CH活化的第二阶段形成高度稳定的自由基-阴离子中间体,无法进行电子转移到氧。由于氧化是不利的,因此
    DOI:
    10.1039/c9sc06511c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Base-Promoted Cascade C–C Coupling/<i>N</i>-α-sp<sup>3</sup>C–H Hydroxylation for the Regiospecific Synthesis of 3-Hydroxyisoindolinones
    作者:Jinhai Shen、Qihua You、Qi Fu、Changsheng Kuai、Huabin Huang、Li Zhao、Zhixia Zhuang
    DOI:10.1021/acs.orglett.7b02442
    日期:2017.10.6
    A base-promoted cascade reaction for the regiospecific synthesis of substituted 3-hydroxyisoindolinones under transition-metal-free conditions is developed. The base-mediated C–C bond coupling and N-α-sp3C–H bond hydroxylation are involved in this procedure, which features high regioselectivity,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Various substituted 3-hydroxyisoindolinones, including some
    开发了一种碱促进的级联反应,用于在无过渡金属的条件下区域特异性合成取代的3-羟基异吲哚满酮。的碱介导的C-C键偶联和Ñ -α-SP 3 C-H键羟化都参与了这一过程,其具有高的区域选择性,效率和环境友好性。对于28个实例,以高达93%的产率提供了包括一些生物活性分子的各种取代的3-羟基异吲哚啉酮。
  • 3-羟基异吲哚-1-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人:厦门华厦学院
    公开号:CN107286074B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羟基异吲哚‑1‑酮衍生物(式2)的制备方法,其由式(1)所示化合物在溶剂中,在碱和空气存在下进行取代反应即得本发明的方法以空气氧为氧源,所用原料易得,收率高,反应条件温和,底物范围广,反应专一性强,后处理简便且绿色。
  • Testing the limits of radical-anionic CH-amination: a 10-million-fold decrease in basicity opens a new path to hydroxyisoindolines<i>via</i>a mixed C–N/C–O-forming cascade
    作者:Quintin Elliott、Gabriel dos Passos Gomes、Christopher J. Evoniuk、Igor V. Alabugin
    DOI:10.1039/c9sc06511c
    日期:——
    An intramolecular C(sp3)–H amidation proceeds in the presence of t-BuOK, molecular oxygen, and DMF. This transformation is initiated by the deprotonation of an acidic N–H bond and selective radical activation of a benzylic C–H bond towards hydrogen atom transfer (HAT). Cyclization of this radical–anion intermediate en route to a two-centered/three-electron (2c,3e) C–N bond removes electron density
    分子内 C(sp 3 )–H 酰胺化在t -BuOK、分子氧和 DMF存在下进行。这种转变是通过酸性 N-H 键的去质子化和苄基 C-H 键向氢原子转移 (HAT) 的选择性自由基激活而引发的。这种自由基-阴离子中间体在形成二中心/三电子 (2c,3e) C-N 键的过程中发生环化,从而消除了氮中的电子密度。由于这种电负性元素可以抵抗这种“氧化”,因此使氮富含电子是克服这一问题的关键。这项工作通过使用酰胺代替苯胺,极大地扩展了可以参与该过程的 N-阴离子的范围。由此产生的N 组分碱度(和亲核性)降低10 7倍,使 C-N 键形成的活化势垒加倍,并使该过程接近热中性。值得注意的是,该反应还将弱还原剂转化为更强的还原剂。这种“还原剂上转换”允许分子氧等温和氧化剂完成级联的第一部分。相比之下,NH/CH活化的第二阶段形成高度稳定的自由基-阴离子中间体,无法进行电子转移到氧。由于氧化是不利的,因此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1Z,3Z)-1,3-双[[((4S)-4,5-二氢-4-苯基-2-恶唑基]亚甲基]-2,3-二氢-5,6-二甲基-1H-异吲哚 鲁拉西酮杂质33 鲁拉西酮杂质07 马吲哚 颜料黄110 顺式-六氢异吲哚盐酸盐 顺式-2-[(1,3-二氢-1,3-二氧代-2H-异吲哚-2-基)甲基]-N-乙基-1-苯基环丙烷甲酰胺 顺-N-(4-氯丁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降莰烷-2,3-二甲酰亚胺 降冰片烯-2,3-二羧基亚胺基对硝基苄基碳酸酯 降冰片烯-2,3-二羧基亚胺基叔丁基碳酸酯 阿胍诺定 阿普斯特降解杂质 阿普斯特杂质29 阿普斯特杂质27 阿普斯特杂质26 阿普斯特杂质 阿普斯特 防焦剂MTP 铝酞菁 铁(II)2,9,16,23-四氨基酞菁 酞酰亚胺-15N钾盐 酞菁锡 酞菁二氯化硅 酞菁 单氯化镓(III) 盐 酞美普林 邻苯二甲酸亚胺 邻苯二甲酰基氨氯地平 邻苯二甲酰亚胺,N-((吗啉)甲基) 邻苯二甲酰亚胺阴离子 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盐 邻苯二甲酰亚胺钠盐 邻苯二甲酰亚胺观盐 邻苯二亚胺甲基磷酸二乙酯 那伏莫德 过氧化氢,2,5-二氢-5-苯基-3H-咪唑并[2,1-a]异吲哚-5-基 达格吡酮 诺非卡尼 螺[环丙烷-1,1'-异二氢吲哚]-3'-酮 螺[异吲哚啉-1,4'-哌啶]-3-酮盐酸盐 葡聚糖凝胶G-25 苹果酸钠 苯酚,4-溴-3-[(1-甲基肼基)甲基]-,1-苯磺酸酯 苯胺,4-乙基-N-羟基-N-亚硝基- 苯基甲基2-脱氧-2-(1,3-二氢-1,3-二氧代-2H-异吲哚-2-基)-3-O-(苯基甲基)-4,6-O-[(R)-苯基亚甲基]-BETA-D-吡喃葡萄糖苷 苯二酰亚氨乙醛二乙基乙缩醛 苯二甲酰亚氨基乙醛 苯二(甲)酰亚氨基甲基磷酸酯 膦酸,[[2-(1,3-二氢-1,3-二羰基-2H-异吲哚-2-基)苯基]甲基]-,二乙基酯 胺菊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