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iphenyl(2-((4-fluorophenyl)thio)ethyl)phosphane | 227174-97-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phenyl(2-((4-fluorophenyl)thio)ethyl)phosphane
英文别名
(2-(4-fluorophenylthio)ethyl)diphenylphosphine;Ph2PCH2CH2SC6H4F;2-(4-Fluorophenyl)sulfanylethyl-diphenylphosphane;2-(4-fluorophenyl)sulfanylethyl-diphenylphosphane
diphenyl(2-((4-fluorophenyl)thio)ethyl)phosphane化学式
CAS
227174-97-2
化学式
C20H18FPS
mdl
——
分子量
340.401
InChiKey
HPCOWQPAZWTHO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4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
  • 拓扑面积:
    25.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杂化的Rh(I)镊子配合物。
    摘要:
    DOI:
    10.1002/anie.200500689
  • 作为产物:
    描述:
    二苯基氯化膦sodiumcae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腈 为溶剂, 反应 47.5h, 生成 diphenyl(2-((4-fluorophenyl)thio)ethyl)phosphane
    参考文献:
    名称:
    响应发光铜(I)配位聚合物纳米粒子在水性介质中的自组装和聚集诱导发射
    摘要:
    发光铜(I)基化合物最近引起了很多关注,因为它们可以达到非常高的发射量子产率。有趣的是,Cu(I) 簇也可以是发光的,从小分子到更大结构的扩展可能代表了迈向新材料的第一步,这种材料可以通过对单元进行自组装来获得。然而,对于 Cu(I) 化合物,由于铜中心的配位多样性,超分子系统的形成具有挑战性。这项工作表明,可以在响应系统的构建中利用这种多样性。详细地,跟踪了膦-硫醚铜 (I) 衍生物在水中形成的不同聚集体的发射曲线的变化。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Cu(I) 基配位聚合物纳米粒子 (CPNs) 的自组装和分解对溶剂组成很敏感。溶剂引起的变化与分子水平上铜的配位球的修饰有关,这不仅改变了发射剖面,而且还改变了聚集体的形态。我们的发现有望激发基于动态协调金属中心的智能超分子系统的构建。
    DOI:
    10.1002/chem.20210086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olvent and Temperature Induced Switching Between Structural Isomers of Rh<sup>I</sup> Phosphinoalkyl Thioether (PS) Complexes
    作者:Michael J. Wiester、Adam B. Braunschweig、Hyojong Yoo、Chad A. Mirkin
    DOI:10.1021/ic101021t
    日期:2010.8.2
    how solvent and ligand binding strength alter the coordination geometry of complexes formed from this method. A series of phosphinoalkyl thioether (PS) hemilabile ligands with varying electron donating abilities were synthesized and incorporated into homoligated RhI(PS)2Cl complexes to help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solvent and ligand binding strength on the preferred coordination modes. The switching
    为了开发基于弱链接方法 (WLA) 的功能系统,了解溶剂和配体结合强度如何改变由该方法形成的复合物的配位几何结构非常重要。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给电子能力的膦基烷基硫醚 (PS) 半稳定配体,并将其掺入均配的 Rh I (PS) 2 Cl 配合物中,以帮助了解溶剂和配体结合强度对首选配位模式的影响。通过变温31 P NMR 光谱在 CH 2 Cl 2 的不同溶剂混合物中研究了这些 Rh I (PS) 2 Cl 配合物的封闭和半开放结构异构体之间的转换和四氢呋喃 (THF) 以获得热力学参数(Δ G °、Δ H °、T Δ S ° 和K eq)。异构体的不同之处在于氯反离子的位置。在封闭异构体中,Cl -阴离子占据外部配位球,而在半开放异构体中,Cl -移动了内部球体并取代了一个 Rh-S 键。CH 2 Cl 2有利于封闭异构体,THF 有利于半开放异构体。平衡时对任一异构体的偏好取决于溶剂极性,基于E
  • Kourkine, Igor V.; Slone, Caroline S.; Mirkin, Chad A., Inorganic Chemistry, 1999, vol. 38, p. 2758 - 2759
    作者:Kourkine, Igor V.、Slone, Caroline S.、Mirkin, Chad A.、Liable-Sands, Louise M.、Rheingold, Arnold L.
    DOI:——
    日期:——
  • Heteroligated RhI Tweezer Complexes
    作者:Aaron M. Brown、Maxim V. Ovchinnikov、Chad A. Mirkin
    DOI:10.1002/anie.200500689
    日期:2005.7.4
  • Self‐Assembly and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in Aqueous Media of Responsive Luminescent Copper(I) Coordination Polymer Nanoparticles
    作者:Hugo Hernández‐Toledo、Hugo Torrens、Marcos Flores‐Álamo、Luisa De Cola、Guillermo Moreno‐Alcántar
    DOI:10.1002/chem.202100865
    日期:2021.6.4
    Luminescent copper(I)-based compounds have recently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since they can reach very high emission quantum yields. Interestingly, Cu(I) clusters can also be emissive, and the extension from small molecules to larger architecture could represent the first step towards novel materials that could be obtained by programming the units to undergo self-assembly. However, for Cu(I) compounds
    发光铜(I)基化合物最近引起了很多关注,因为它们可以达到非常高的发射量子产率。有趣的是,Cu(I) 簇也可以是发光的,从小分子到更大结构的扩展可能代表了迈向新材料的第一步,这种材料可以通过对单元进行自组装来获得。然而,对于 Cu(I) 化合物,由于铜中心的配位多样性,超分子系统的形成具有挑战性。这项工作表明,可以在响应系统的构建中利用这种多样性。详细地,跟踪了膦-硫醚铜 (I) 衍生物在水中形成的不同聚集体的发射曲线的变化。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Cu(I) 基配位聚合物纳米粒子 (CPNs) 的自组装和分解对溶剂组成很敏感。溶剂引起的变化与分子水平上铜的配位球的修饰有关,这不仅改变了发射剖面,而且还改变了聚集体的形态。我们的发现有望激发基于动态协调金属中心的智能超分子系统的构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