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4-methoxyphenyl)tetrahydro-2H-pyran | 1612156-01-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4-methoxyphenyl)tetrahydro-2H-pyran
英文别名
3-(4-methoxyphenyl)oxane
3-(4-methoxyphenyl)tetrahydro-2H-pyran化学式
CAS
1612156-01-0
化学式
C12H16O2
mdl
——
分子量
192.258
InChiKey
DGOVLCVFPGTDC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3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18.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3-溴四氢-2H-吡喃4-溴苯甲醚4-乙基吡啶氟硼酸钠1,10-菲罗啉氯化镍二甲氧基乙烷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18.0h, 以43%的产率得到3-(4-methoxyphenyl)tetrahydro-2H-pyran
    参考文献:
    名称:
    非芳族杂环溴化物与芳基和杂芳基溴化物的还原性交叉偶联
    摘要:
    还原性交叉偶联可在两种有机卤化物之间直接形成C-C键,而无需预先形成有机金属试剂。已经开发出一种用于将非芳香族杂环溴化物与芳基或杂芳基溴化物进行还原性交叉偶联的方法。所开发的条件在二胺配体和金属还原剂的存在下使用空气稳定的Ni(II)源,以使饱和杂环能够以耐官能团的方式后期结合到芳基卤化物上。
    DOI:
    10.1021/jo500905m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etrahydropyrane
    申请人:MERCK PATENT GmbH
    公开号:EP0117476A1
    公开(公告)日:1984-09-05
    Neue Tetrahydropyranderivate der Formel I worin G H2 oder =0, R1 und R2 jeweils eine Alkylgruppe mit 1-10 C-Atomen, worin auch eine oder zwei CH2-Gruppen durch O-Atome ersetzt sein können, F, Cl, Br oder CN, R2 auch H, A1 und A2 jeweils unsubstituierte oder durch 1-4 F-Atome substituierte 1,4-Phenylen-, 1,4-Cyclohexylen-, 1,3-Dioxan-2,5-diyl-, Piperidin-1,4-diyl-, 1,4-Bicyclo(2,2,2)-octylen- oder Pyrimidin-2,5-diylgruppen, Z1 und Z2 jeweils -CO-O-, -O-CO-, -CH2CH2-, -OCH2-, -CH20- oder eine Einfachbindung, m und n jeweils 0, 1, 2 oder 3 bedeuten, (m + n) jedoch mindestens 1 und höchstens 3 sind, wobei für m = 2 oder 3 die Gruppen A1 und für n = 2 oder 3 die Gruppen A2 jeweils gleich oder voneinander verschieden sein können, sowie die Säureadditionssalze der basischen unter diesen Verbindungen, eignen sich zur Verwendung als Komponenten flüssig-kristalliner Dielektrika.
    式 I 的新型四氢吡喃衍生物 其中 G 是 H2 或 =0 R1 和 R2 各为具有 1-10 个碳原子的烷基,其中一个或两个 CH2 基团也可以被 O 原子、F、Cl、Br 或 CN 取代、 R2 也可以是 H、 A1 和 A2 分别是 1,4-亚苯基、1,4-环己烯、1,3-二噁烷-2,5-二基、哌啶-1,4-二基、1,4-双环(2,2,2)-辛烯或嘧啶-2,5-二基,这些基团未被取代或被 1-4 个 F 原子取代、 Z1 和 Z2 分别为-CO-O-、-O-CO-、-CH2CH2-、-OCH2-、-CH20-或单键、 m 和 n 各为 0、1、2 或 3、 (m + n)至少为 1,最多为 3,其中对于 m = 2 或 3,基团 A1 和对于 n = 2 或 3,基团 A2 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这些化合物中碱性化合物的酸加成盐适合用作液晶电介质的组分。
  • US4818431A
    申请人:——
    公开号:US4818431A
    公开(公告)日:1989-04-04
  • US5034429A
    申请人:——
    公开号:US5034429A
    公开(公告)日:1991-07-23
  • Reductive Cross-Coupling of Nonaromatic, Heterocyclic Bromides with Aryl and Heteroaryl Bromides
    作者:Gary A. Molander、Kaitlin M. Traister、Brian T. O’Neill
    DOI:10.1021/jo500905m
    日期:2014.6.20
    Reductive cross-coupling allows the direct C–C bond formation between two organic halides without the need for preformation of an organometallic reagent. A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reductive cross-coupling of nonaromatic, heterocyclic bromides with aryl or heteroaryl bromides. The developed conditions use an air-stable Ni(II) source in the presence of a diamine ligand and a metal reductant
    还原性交叉偶联可在两种有机卤化物之间直接形成C-C键,而无需预先形成有机金属试剂。已经开发出一种用于将非芳香族杂环溴化物与芳基或杂芳基溴化物进行还原性交叉偶联的方法。所开发的条件在二胺配体和金属还原剂的存在下使用空气稳定的Ni(II)源,以使饱和杂环能够以耐官能团的方式后期结合到芳基卤化物上。
查看更多